帮大学生写论文,替程序员写代码,会写诗,能讲笑话,甚至能帮记者写稿子……去年底面世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程序一夜蹿红,持续爆火,其背后的人工智能(AI)技术让全球互联网科技巨头开启“狂飙”模式。
2月7日和8日,三大互联网科技企业纷纷“放大招”。谷歌匆忙上马“竞品”聊天机器人巴德(Bard),幕后大佬微软推出会聊天、能写作的AI搜索引擎必应(Bing)和浏览器Edge,百度官宣推出类项目“文心一言”。似乎为AI打开了一道通往新世界的大门,在刷新人们对AI认知的同时,也将互联网科技巨头引向了新的角斗场。
在新品发布会上,微软首席执行官纳德拉说,AI正在重塑互联网。一款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程序引发行业变革,究竟做对了什么?
一方面,是人机互动带来的人性化体验。让人工智能成为了一项大众都能使用的服务,而且用户体验十分“惊艳”。这是此前人工智能从未达到的境界。从技术上而言,使用的模型和算法从参数上看未必是最高的,但其创新在于让AI的算法和训练过程更加“人性化”,生成“有组织”“有筛选”的文本模型,让人工智能会“思考”。这也是提升人机互动体验的关键。
另一方面,是商业化落地。一项技术,如果没有规模化的应用场景和推广产品,那么终将是昙花一现。作为一款能直接向用户提供服务和价值的应用,重新定义了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商业模式,打破了AI“嵌入式”的常规形态,打造了新的内容生成和交互形态。在发布短短5天内,用户数量破百万,两个多月后用户破亿,显示出其在规模化应用上的巨大潜力。而背后的模型和算法,应用空间远不止这些。
基于庞大的潜在用户基数,付费服务是其最直观的商业模式。即便仅部分付费或者收取少量费用,都能得到一笔可观的收入。通过流量、广告等渠道也能实现快速变现。除了自身带来的直观经济利益,其融入各行各业发展后产生的经济价值更是难以估量。由此来看,“钱景”广阔。
此外,互联网能够在全球普及,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和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能够“出圈”,关键原因之一也涉及人——提升了人性化互动体验和应用。
对于互联网科技巨头而言,竞争的核心并不只是技术,还有技术应用带来的服务,后者可能更为重要。无论人工智能变得多聪明,其目的始终是服务人类。眼下,一场新的人工智能大战已经打响。的出现,为人工智能应用带来了更多新的可能。
当然,面对带来的热潮和热议,我们不妨让子弹飞一会儿。新技术到底能给人、产业、社会带来何种深刻的变化,并不取决于它掀起的浪花有多大,而在于它能在多大程度上重塑现有的思维模式、组织模式和商业模式,并且形成持久的、自洽的运行闭环。从这个意义上说,还面临不少的挑战,也有不少需要克服的不足。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