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导读:
本文是一多加速工场的预习资料,旨在帮助企业家群体洞悉时代变革的底层逻辑,找到融合AI的场景,推动企业业务与组织的系统升级,把握AI新商业的早期红利。
字数:4767字阅读时长:5分钟
以下是傅盛近期在 大会上的分享,经精编整理。
#01
GPT可以被看成一个大号计算器
我在 2016 年就开始投入人工智能,在数据训练上我大概投了 1 亿美金在视觉识别、语音识别上。那时候遇到一个难题,就是语义识别,核心是智能的问题。
按照《人类简史》的说法,人类独有的智能是描述虚拟事物的语言,描述虚拟事物就是逻辑。
做语义理解,大家本能地认为,我们应该教计算机识别知识图谱,像学习外语一样,理解单词、主谓宾以及语法规则等。后来发现它很快就可以回答问题,但是答非所问。
只有 觉得,应该像教小孩子一样,把文本给它,让它自学。GPT的学习是学习文本之间的规律,产生基本的认知和推理能力。
业内普遍认为的出现意味着通用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也就是从底层逻辑上说大一统大模型的时代到来。
我觉得GPT可以被看成一个大号计算器,知道它是每个词每个词的预测,预测的词和之前的问题都相关。
理解了它的原理,就会对它的很多方面慢慢理解。
#02
的出现,会深刻影响交互方式
出现,我觉得有两件事会深刻影响这个行业,第一个是容易被忽略的,也就是对于交互的影响。
交互一旦发生变化,很多范式也会发生变化。有些工作就会被替代掉,AI将导致电脑层工作价值下降。
程序员、做PPT的人工作本质都是把自然语言翻译成机器能懂的指令,一旦机器不需要人来完成自然语言的翻译,原本这些工作的价值就会急剧下降。
未来「人族」会有两种人,一种是保持着极强的好奇心,拥有主动和开放学习的心态;善于思考,提问,思考,创造。他们就是AI的驾驭者。
还有一种人非常被动,封闭,这种人就是单纯的躺平享受者。
如果我们把大模型想象成一个大号计算器,有些恐惧就没有必要了。
因为它只是个计算器,它没有好奇心,没有主动性,它还是需要输入,需要各种优化,所以人类还是有大量工作是可以做的。
#03
大模型创业的机会在哪里?
我总结了四个层次。
第一层是角逐千亿大模型。我觉得这个难度比较大,也没那么划算。
第二层是开发行业垂直大模型。几个月前大家还不太认可垂直模型会和通用大模型一样强,现在大家已经慢慢转变了看法。
第三层是开发大模型应用。结合大模型做开发应用是很大的一块。
第四层是应用大模型。既不是技术公司也不是数据公司,只是一般的公司,就把大模型应用用好就可以了。使用数字员工,私有化部署大模型。这是最大的一块。
做应用如果数据不足,所有的努力都没有价值。今天所有书本上的知识只占了所有知识的一小块。
我们今天做企业肯定不是把头埋在MBA的教材里就能学着做好的。只有每天密集的会议讨论,形成共识,这些都不是在教材、在互联网上找到的,才能给予你最大的知识价值。
#04
开源社区极大地降低了模型的开发成本
开源社区极大地降低了模型的开发成本,大模型白菜价的时候到来了,每个公司每个人都有大模型的时代到来了。
对于应用开发者来说,以前应用太薄的话,大模型一增长你的应用就没了。
如果你的应用真的很好,你就能在用户那里找到很多需求点,现在你就可以做你自己的大模型。
所以 Llama 2 的这波操作就体现了大公司的优势,它只要做出正确的战略判断,就可以组织你想象不到的资源,从而实现行业的变化。
#05
提示词本质上就是对大模型能力的一个深度挖掘和微调
现场有很多的创业者,如果大家只学习大模型的一个技术点,应该是什么?就是 提示词。
我觉得 是被忽略的一个点,因为它学起来容易,所以大家觉得这东西不深入。
从原理上说,自然语言就是一个压缩。
比如说我现在讲了 200 字的内容,但是你要知道这 200 字在我脑海里是一个很庞大的行业知识,然后贡献出来、压缩过去,到你这再一解压,就不一样了。所以这种提示是非常关键的。
然后行业有专属词,一个词在你这个行业是这个意思,在我们行业就是另一个意思。
所以 就是一个桥梁,不可或缺,非常重要,而且可以做得很「厚」。
今天 本质上就是对大模型能力的一个深度挖掘和微调。当你知道 对于不同大模型适配情况的时候,你就是行业专家。所谓专家就在一个点上比别人深。
还有一个就是应用层面。我觉得未来应用的生态反而可以决定大模型公司的商业价值,因为开源已经极大拉低了大模型本身的商业价值。
#06
大模型很大,但是做应用必须很小很深
猎豹做了什么?
第一个是数字员工。我们内部已经挂了很多横幅说“取代你的不是 AI,而是会 AI 的同事”。
第二个是大模型应用,我等会展示两个应用。
第三个我们也做了行业信息大模型,拿开源的模型去训练的。
第四个,千亿大模型,这件事我们没有做。
展示一个我们团队内部做的项目,现在效果说实在还不够好,但雏形已经实现了。
我们用AI智能体为极客公园输出一个大会方案,这是我们设计的角色,它有不同的视角。开会过程特别有意思,就看几个机器人吵来吵去,说你这个没有注册那个怎么样。开一次会,这几个机器人大概要跑 20 分钟左右。
这个项目有 4、5 个同学写 ,写了两个月,不停地写、改,然后看什么样的数据奏效。
猎户星空打磨的企业应用聚言,帮你做一些专业的数字员工。
第一个主打的就是推销员,每个网页都配了一个聊天机器人。我们自己的网页上配了之后,发现成单率提高了3倍。
在线下,我们的机器人真的可以开始推销了。成为机器人促销员,在燕之屋、双汇落地,帮助客户转化成单。
我们在问答机器人上投入了大量精力,看哪些回答用户觉得不满意,哪个策略出问题了。
所以我们做应用一定要记住一句话:魔鬼都在细节里。大模型很大,但是做应用必须很小很深。
#07
随着成本的降低,未来每个行业可能都会有自己的专业大模型
推出 之后,全世界都懵了,因为没有人觉得这件事能做成。
但是从原理看,「今天为什么会有这些智能」是没有被证明的,中间没有推倒过程。只是输入一个数据,大概知道可能的结果是什么。所以今天有个词叫「涌现」。
今天学界在做一件事,叫做大模型的「白盒化」,就是把大模型运行的过程给推倒出来。
一旦推倒出来,可能就不需要这么大量级的参数,用很小的参数就能实现现在的效果。
当然没有白盒化之前,各种开源的迭代版本也都用很小的参数慢慢实现了一定的效果。
那到最后我们可能发现,工作岗位里不需要一个「爱因斯坦」,一个中专生就可以胜任了。
所以未来,每个行业可能都会有自己的专业大模型。
#08
最好的办法就是靠进去,动起来
但其实我也不知道这个行业会怎么发展,因为它变得太快了。
我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靠进去,动起来,很多东西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
其实我每天都生活在一种恐惧中,就是警醒自己,千万不要觉得自己有经验;千万要觉得自己是傻x;千万要认为这些年轻人真的会去超越你。
经验其实一点都不重要,有好奇心、有行动力,才能创造未来。
最后给大家分享一句话:现在是过去的未来,因为它已经发生了,但它不是未来的过去。
大家都在起跑线上,这就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AI新商业·企业家特训营
北京站 第2期 正在招生中···
由一多加速工场、AI商业研究所发起的第二期AI新商业·企业家特训营线下课定于7月29日-7月30日在北京举办,课程详情后报名。
首期AI新商业·企业家特训营线下课,已于7月1日-7月2日在杭州成功举办。
课程由一多加速工场&AI商业研究所创始人、AI商业架构师、资深企业教练、全网首个AI分身商业博主“赵大师兄”账号主理人赵大伟老师主讲。
赵大伟老师(赵大师兄)
赵老师是具有多年企业咨询和创业实战经验的企业顾问,给新希望、探路者、美的等多家企业做过咨询,也给海尔、京东、新东方、TCL等数百家企业做过培训,企业咨询与培训辅导经验相当丰富。
他的主要研究与咨询服务方向,就是基于新技术之下的传统企业转型升级,从当年的移动互联网,到后来的区块链,以及当下的人工智能,赵老师积累了丰富的新技术产业化应用方向的经验。
同时赵老师团队还实操过电商与消费品牌项目,对品牌打造、产品企划、直播运营、私域运营、渠道管理等业务实际场景有一手实战经验,对业务场景有着深刻的理解。
赵老师在AI商业领域的首部图书《AI纪元》即将面世,之前写过《分布式商业》、《互联网思维独孤九剑》(畅销40万册),对数字经济保持着持续研究。
赵老师本人还是、等主流AI工具的资深玩家,其视频号“赵大师兄”发布了多条AI工具制作的爆款视频,算是AI商业领域的首个颇有影响力的AI分身商业博主,已经将AI工具引入工作流并且取得良好效果。
赵大伟老师视频号“赵大师兄”代表作品,2个月播放量近百万,受到众多学术界、产业界、投资界大咖关注
在赵老师主讲的首期课程上,来自消费、教育、SaaS、美业、科技等三十位企业家倾情参与,共同打造了一场收获满满的脑力激荡体验。
关于首期课程总结,可点此了解:
关于首期企业家学员的学习感受与课程评价,可参考如下视频:
点击下图▼了解课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