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热门话题:能否取代人类?
2022年11月底,人工智能对话聊天机器人推出,迅速在社交媒体上走红,短短5天,注册用户数就超过100万。2023年1月末,的月活用户已突破1亿,成为史上增长最快的消费者应用。
(一)何为?
Chat- Pre- (生成型预训练变换模型),即,在的官网上被描述为优化对话的语言模型,是GPT-3.5架构的主力模型。
能够在同一个会话期间内回答上下文相关的后续问题。同时可以用来开发聊天机器人,也可以编写和调试计算机程序,甚至进行文学、媒体相关领域的创作,包括创作音乐、电视剧、童话故事、诗歌和歌词等。在某些测试情境下,在教育、考试、回答测试问题方面的表现甚至优于普通人类测试者。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体现,催生了与之相关的诸多话题,而有关失业的话题成为了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会不会带来失业?人类会不会被机器人替代?《终结者》、《变形金刚》和《流浪地球》的故事会不会照进现实?其实,这一系列的疑虑与担忧,只需要回答两个问题:真正是颠覆性的创新技术吗?我们该如何理解抱握技术进步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
(二)分析的技术进步与局限
与传统人工智能算法相比,实现了跨越式的创新。传统的人工智能模型往往是场景化的(体现为单一任务),针对具体任务进行训练,一般包括一个由人工打好标签的训练集、包含各种参数的算法和预测集组成。因此,这类人工智能的聪明程度取决于训练集中的数据质量,以及算法中的参数,所以他会越用越聪明:更多的使用会生成更多的数据,同时结果的反馈有助于优化模型的参数,因此传统AI应用都致力于形成这样一个“数据飞轮”。
图片来源:BCG &
与上述技术类似,也基于输入集、通过算法模型来生成预测集。作为一个专注于对话的模型,它的核心功能就是通过学习海量文本实现与人类的即时对话。但与传统技术路线不同的是,并没有预设任务、而是将海量数据直接作为训练集输入模型(即所谓大模型),通过构建海量的参数形成对训练集的理解(规则,如语法、句法等)和认知(知识,即包含在文本数据中的事实)。通过这样一个大模型,就掌握了人类语言的技巧和各种事实知识,从而实现与人类对话。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从技术路线上来看与传统人工智能相比实现了诸多优势,但是并没有突破“数据智能”的局限和参数优化的原理,它们无法自主学习和思考。只能根据程序和算法执行任务,无法从中获得新的知识和理解。“3000亿条数据”、“1750亿参数”、“数据停留在2021年以前”等是各大媒体中频频出现的关键词。这意味着,的出现是一个组合创新的产物,有赖于数字孪生实现的海量数据、云计算及芯片实现的算力提升。此外,机器也存在一定的失误和错误率,需要人类不断地监督和修正。
基于上述原理,依然是一个比较聪明的助手、从胜任人类社会职业的角度仍然有着较强的局限性。因此,机器和人工智能技术只是人类工具箱中的一种工具,而非完全替代人类的存在。大卫·奥特尔(David Autor)认为,计算机擅长高级推理,如计数、数学、逻辑推理和量化关系编码,但难以取代感觉运动技能、身体灵活性、常识、判断力、直觉、创造力和口语等人类进化而非发展的能力。因此奥特尔提出了极难被计算机取代的两大类能力:一是“抽象”的任务需要的能力,包括解决问题的能力、直觉、创造力和说服力等;二是“手工”任务需要的能力,包括情境适应性、视觉和语言识别、面对面交互等。
前者具备专业、技术和管理的职业特征,非常重视归纳推理、沟通能力和专业技能的掌握。后者包括类似烹饪(特别是中餐)、服务工作、清洁和监护工作、面对面卫生援助等方面的大量工作,往往需要雇佣熟练工人。虽然上述工作不是劳动力市场标准的高技能岗位,但它们对自动化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举个例子,的开发人员属于第一类,但是如果来参加“斗地主”或者“血战到底”(一种四川麻将的玩法)的比赛,那么成都街头的大爷大妈们应该可以完胜。
(三)从历次工业革命把握技术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工业革命作为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将人类社会带入现代社会的标志性事件,是人类打开工业文明大门的钥匙。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了人类生产方式,使得人类创造财富的能力急剧增强,人类生活质量显著提升,从而改变了人类社会结构。工业革命对于人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人类是否真正理解了工业革命?是否能够能真正把握工业革命与人类社会关系呢?
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蒸汽机的发明及运用为标志,促使传统的手工业向机械化生产转型,是一场机器取代人力、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生产的生产与科技革命,加速了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推动了经济体系的变革,带来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和繁荣。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大规模广泛应用为标志,并随着自然科学和工业生产的紧密结合,科学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提升至关键地位。此次革命深刻影响了工业制造和交通运输等领域,形成了电器制造业、石油开采业和石油化工业、新兴的通讯行业等新工业部门,催生了大规模生产和全球化的发展;加速了机器自动化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使得生产成本更低,产品更加丰富多样化,从而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由于各种新技术、新发明被广泛应用于各个生产领域,出现了人数众多、具有专业知识的中产阶级。
第三次工业革命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以计算学为代表性技术,推动新一轮技术革命和经济变革,因此也被称之为“信息革命”、“数字革命”、“网络革命”。此次革命体现为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信息产业、网络经济蓬勃发展,并为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当下的新兴产业奠定了重要基础,缩短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使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造成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下降,使得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
第四次工业革命(工业4.0)在2013年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正式推出,是利用信息化技术促进产业变革的时代,即智能化时代。德国学术界和产业界认为,“工业4.0”概念即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或革命性的生产方法。第4次工业革命将在前一次革命的基础上,这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技术将相互融合,促进人类将进入一个全新的、高度智能的、全自动化的人工智能时代、高度拟人化的虚拟世界。
从内在自身角度讲,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进步,但并非是颠覆性的技术进化,甚至还存在一定局限性。从技术进步与人类发展的角度来看,科技进步具有两面性,带给人类生活便利的同时肯定有负面影响的产生,但这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我们人类如何去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就像历次工业革命一样,我们认可其在推动人类更高效率生产、带来更高质量过生活的作用,但我们也更清楚解决城市化、殖民扩张、环境保护等社会问题的重要性,从而确保“科技向善”的发展方向。
因此,更像我们的“纪检委员”,它用强大的算力和精巧的算法时时督促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提醒着我们充分发挥人类在经验、社交、灵感方面的优势,努力做掌握一技之长的“社会人”,用新一轮的技术革命向他证明,人类永远不会被它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