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山姆在2020年建立的加密货币项目,公开愿景是建设一个全球最大的、公平的数字身份和数字货币体系。按照此前规划,项目被分为三部分,分别是创建全球数字ID验证程序(World ID)、发行加密货币以及开发能承载World ID与加密资产的“钱包”。World ID已经开始运行,World App则承担加密货币钱包功能。
在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看来,走红后用户量激增,AI项目受到更广泛的关注,但盈利项目却非常有限。加密货币与AI的联动,也是流量变现的路径之一。
北京社科院、中国人民大学智能社会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王鹏表示,当前加密货币最主要的问题是缺乏底层资产和应用场景,并且由此引发了空气币泛滥的风险和问题。如果后续加密货币与人工智能能够形成有效的应用和交互,对于加密货币行业而言可能会形成新的发展路径。
被疑侵犯个人隐私
对于没有World ID且没有进行视网膜扫描的用户来说,World App是一个更加精简的加密钱包,与钱包、钱包等应用程序没有太大不同,都允许人们购买、销售和存储加密货币。
而由于所涉及的眼部虹膜扫描收集信息技术,自诞生以来便受到不少质疑。尤其是AI迅速演化后,个人用户的隐私信息保护受到更高的重视。从现有信息来看,尚未公开承诺何时停止存储扫描后的虹膜图像或其收集的大量其他数据,如何共享、保管、删除对应数据也尚不清楚。
项目推行至今,已有不少海外研究人员对其收集、储存信息的方式提出质疑,并表示这是对用户隐私的大规模侵犯。盘和林直言,这一过程涉及的风险隐患,包括伪造生物信息、隐私信息泄露等。若生物信息被企业掌握,也会增加用户的转换成本。同时,新兴技术也可能带来其他未知的风险。
实际价值有待验证
另一方面,与加密货币相关的部分,还在于用户领取World ID后获得的Token,本次World App也正是为其提供服务。按照规则,完成扫描注册的用户可以领取25个由发行的Token(代币),后者总供应量是100亿个,绝大多数将提供给通过用户和运营商。后续随着Token在主网上线,持有者将产生收益。
“只要涉及到发行加密货币,项目的实际价值就要打上一个问号了。”5月10日,一名币圈资深用户李宇(化名)向北京商报记者指出。李宇表示,这类构建远大愿景的加密货币项目在币圈并不少见,但实际的价值、是否具备可持续性,还是要看项目后续的运营情况。更重要的是,Token上线之后要能形成有效的流通机制,而不是“割一茬韭菜”就跑的空气币,但这也并不容易。
当前,正处于测试阶段,预计2023年上半年上线主网。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随着相关信息引发热议,也有不少用户对此产生兴趣,在公开社交平台提出“中国用户怎么参与”“如何下载World App应用程序”等问题。
“加密货币不论是与人工智能还是其他概念相结合,本质上仍然是加密货币。当前在境内监管范围内,加密货币被全面禁止,这类模式在境内也并不具备参考价值。普通用户应警惕炒作风险,避免有心人利用人工智能等噱头行骗。”王鹏补充道。
编辑丨汪乃馨
图片丨抖音@中国证券报 视频截图、壹图网、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