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开放科学与新技术引领科技期刊变革,是挑战,也是机遇。从开放科学的成因与发展路线,到新兴技术的使用与效果评估;从同行评议的创新方法与优化流程探讨;到的挑战与展望,第二届中华科学出版大会就在近日圆满落下帷幕。
此次大会由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主办,投必得创始人张宁博士受邀作为科学出版同仁参加了此次具有重要意义的大会,并在『』辩论环节作为正方辩手,就“借助 撰写的论文可否在学术期刊发表?”的辩题进行了精彩的辩论。
思维的碰撞,精彩的辩论!最终,正方获胜。
无论胜负,论题双方的各位老师都拿出了最佳状态,也充分阐述了各自的观点,完美紧扣本次大会主题,对开放科学的探讨引人深思。
图源:大会主办方提供
第一排左三为投必得创始人张宁博士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是以编辑出版中华医学会主办的各类医学期刊为主要任务的全国性医学期刊出版机构,也是中华医学会对其所主办的各类医学期刊实施管理的重要业务部门 。截至2020年,中华医学会主办的医学期刊已达147种,形成了国内外医药卫生界数量最多、影响最大的医学期刊系列。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也成为国内最大且最具影响力的医学专业杂志社。
官方网站:
自面世以来,便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其对学术出版行业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存在。有人认为它是一种有用的工具,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提高效率和创造力,也有人担心它会威胁学术诚信和创新,甚至造成抄袭和造假的现象……
在此次辩论赛开启之前,投必得小伙伴们也积极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让我们快来看看大家是怎么看待在论文写作和期刊发表中的角色的?
正方观点
Jane:
无疑能够极大地提高科研写作的效率。计算生物学家Casey 等人,用来修改论文。5分钟,AI就能审查完一份手稿,甚至连参考文献部分的问题也能发现。2023年1月,就以共同通讯作者的身份发表了一篇JCR分区Q1的论文(IF=3.430)。
菜博士:
当然可以!首先我要明确一下:我是借助GPT,它的角色是我的“工具人”。明确了这个角色设定,我再来跟大家说明我认为可行的看法:
(1)GPT可以帮助作者节省大量时间和精力。写过论文的朋友们肯定都清楚,撰写一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GPT可以在短时间内可以生成高质量的初稿文本,使得作者能够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论文的核心关键问题中,更加专注于研究本身,而不是被基础的语法和表述等写作问题所困扰。
(2)不同期刊有自己比较固定的风格和模式,GPT可以大大节省作者在这方面花费的时间。GPT可以基于不同期刊的要求,快速帮助你生成一个高质量的引用文本,让你不用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去研究不同的期刊风格和喜好。
(3)由于我们的思维存在个人特色,因此也就有了局限性,用GPT生成的文本还可以帮助作者拓展论文的写作风格,提高可读性和吸引力。同样一句话,我可能说来说去都是那味儿,而换成GPT来帮我说,经常是惊喜不断呢。
总结一下,我认为借助GPT撰写的论文就好像人类学会使用工具去煮饭一样,大大加快了美味大餐的上桌速度!而去做一顿什么样的大餐,是中餐、法餐、墨西哥餐还是意大利餐,最终的决定权永远都是我们作者自己。
阿七:
论文的本质就是科研成果呈现的一种载体,尤其是对于理工科学科来说,只要作者能够保证实验数据的真实准确,不存在抄袭和剽窃,得到的结论科学严谨就可以。论文是完全自己撰写还是借助人工智能都不影响科研成果的真实性,而且就算是我们自己撰写,那也是在大量阅读了他人的文献的基础上经过处理加工从而得到了自己的文字,人工智能也是同样的模式,只要是通过了查重,使用GPT辅助写作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Gavin:
GPT在论文发表中的作用和力量不容忽视。这是技术和生产力的革新,是势不可挡的趋势。GPT极其强大,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快速、高效地生成高质量的内容。GPT已经开始应用于科研论文润色,科研绘图等与科研论文发表过程中,在这些方面,GTP的能力可能远比人脑做的好,因此有足够的理由支持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使用GPT撰写的论文。
此外,在GTP的辅助下,科研工作者可以将重点放在实验过程、分析数据和得出结论上,而不用再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琢磨写作技巧,有助于帮助更好、更前沿的研究成果尽快、尽早发表。
小编实在是被正方小伙伴的妙语连珠惊呆了!原来大家对于在论文发表中的作用还是很支持的……
看完了正方观点,让我们再来看看反方的小伙伴是怎么巧妙应对的呢?
反方观点
瑞博士:
GPT在论文写作中存在剽窃与虚假杜撰的可能性,基于机器学习的大模型可能会产生基于学习内容的“同质化”信息,同时,已在参考文献的引用方面出现了虚假杜撰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人工核查的过程中都很难发现,这将给以原创性、严谨性和科学性为原则学术期刊带来极大的冲击。
同时,GPT在论文写作中会对其他科研人员带来不公平或不公正的问题。因为大多数学术期刊还不具备分辨文本是否来自GPT产出的能力,因此论文语言等方面的差异很可能是使用GPT所造成的,而论文的语言表达质量又是期刊评价论文质量的重要因素。无形中,对于种种原因无法使用或不愿使用GPT的科研工作者造成不公平的现象。
Santy:
近日,一周连发两文探讨,而且还专门颁布了禁令:不能当论文作者。研究人员认为如果有学者使用了帮忙做研究,很可能被错误信息误导。甚至会导致学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剽窃他人成果。的使用会产生一些伦理问题,而规则尚不明确。
Kelly:
由于的特性,它在辅助写作时有可能会给作者带来感知不到的抄袭和剽窃问题,尤其对于某些文科专业。此外作为新生事物,它对于学术界的影响还不清晰,现在还缺乏详细的限制措施来规范人工智能的使用,在学术界达成共识之前应限制其在论文辅助写作上的应用。
奇妙探险家:
我认为借助GPT撰写的论文存在很多潜在的隐患,不能在学术期刊进行发表!
(1)GPT生成的文本可能存在抄袭问题。GPT在自动生成让你惊呼的高质量文本时,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如此高质量,那极有可能是因为都是别人已经发表了的“高质量”!!!而这些与已发表研究论文中相似甚至相同的句子可能会被学术期刊认为是抄袭行为,学术论文中最看重的原创性毁于一旦!学术诚信度也受到了严重怀疑。
(2)GPT生成的文本很多时候都缺乏学术严谨性。GPT生成的文本可能存在逻辑矛盾、语言错误等问题,直接会影响到论文的学术价值和可信度。学术论文,不同于小说、散文,科学的严谨性是非常重要关键的,因为它需要科学的验证,确保你的研究结论是可靠和可信的。这些要求需要作者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而不是单纯地依赖于GPT的自动生成,虽然有些作者认为自己是认真思考了的,但是你能确定你不是被GPT牵着鼻子在思考么?
最后我想说,撰写论文是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咱们科研工作者任重而道远。虽然GPT可以生成“看似”高质量的文本,但它并不能代替作者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在学术界,原创性、可重复性和学术诚信是非常重要的,大家要爱惜自己的“羽毛”。只有遵循这些原则才能保证学术研究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尤其在使用GPT时,一定要谨慎客观和使用得当,不要触碰 “抄袭”红线,最后得不偿失!
听完反方小伙伴的发言,小编心里暗暗嘀咕,还好持反方观点的小伙伴客观理智,分析地头头是道,不然差点就被正方的小伙伴一股脑儿带走了~哈哈哈哈
所以,你是站正方还是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