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艾瑞咨询的分析,虽然头部格局初定,但从整体的知识付费市场结构而言,头部TOP3知识付费平台占据35%市场份额,腰部TOP4-10玩家占据25%市场份额,众多长尾参与者分享剩余的40%。互联网渗入生活方方面面的今天,知识付费已经越来越让人熟悉并接纳,互联网社会的首要特征:移动化、碎片化、紧迫化,每个人获取资讯、学习新知的方式都在改变。知识付费平台可以说是顺势而生。
2017年,称得上是知识付费元年,几乎每个月都会有新的内容付费的产品或者功能上线。从得到、分答、在行、微博问答,到小秘圈、知乎LIVE,再到甚至各个领域的大V都推出的收费微信群和朋友圈。各种形态的收费分享方式层出不穷,许多用户各自分享参与后的心得和成长。
在2017年年末的时候,“知识付费”似乎也像许多其他圈子一样,开始走上“人设崩塌”的道路。8月,罗永浩宣布停更“创业课“;9月,Papi酱退出了分答社区;最近咪蒙团队推出“三年无效全额退款”的“咪蒙职场提升课”,更是成了知识付费的大笑话。
最近两年,知识付费的浪潮越长越高,也印证了这一观点。拥有拳头产品“得到APP”的罗辑思维,主打《每天听本书》与付费音频课程,有消息称,罗辑思维拟融资9.6亿元,投资方的名单上,还有腾讯与红杉资本等大佬。除此之外,喜马拉雅、樊登读书会、混沌研习社,同样在业内风生水起,会员遍地开花。
2018年6月27号,由多个品牌操盘手兼创始人身份的李波以及他的团队历经半年打造的知识付费节目《波波来了》上线,创始人李波表示:“别急,知识付费战刚刚拉开序幕,想要赢得长久稳定的指数型增长,我们还需要在内容、陪伴、社群上,下狠功夫。”
据悉,是一档聚焦于互联网创业细分领域的知识付费节目。每周一期,以视频,音频、文字等多种形式呈现,每周三定时更新。每期节目只讲一个互联网创业牛人,只讲三个点:他是谁,他做出了什么成绩,他是如何做到的?而这些互联网创业牛人,并不是大众熟知的马云马化腾,讲述的,全是普通创业者身边的成功者,这些人的成功方法论,是可以复制的,可以让创业者融会贯通到自己实际工作中去的。而这些,才是大众创业年代,基层创业者最需要的。
随着物质条件的丰富,大家逐步意识到精神上的空虚。“知识付费”无疑有很多想象空间,知识付费+社群更能发挥资源的极致。只有在产品模型和商业逻辑上寻求创新和突破,才能真正赶上“风口”。知识不仅是力量,也是财富。知识与金钱的距离,好像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近。
当前,部分知识付费平台依托网络大V、大咖和网红,迅速形成了强大的市场影响力,比如“得到APP”的李翔、李笑来,喜马拉雅FM的马东等。但这些头部用户所生产的内容,并不能满足所有消费者的偏好和需求。
国家信息中心日前发布的《2017年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认为,分享经济行业未来的发展潜力在于通过互联网,扶持更多的草根和扎根在各个行业但不太起眼的行家里手,让拥有一技之长的普通人加快能量释放。
这与内容创业者想法不谋而合。内容方面深耕垂直化与社交化,构建内容消费的闭环将成为趋势。首先,内容应该更长尾,更有针对性;其次,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与内容生产者以定制的形式连接在一起并形成闭环将是内容付费领域的未来;第三,内容不仅是流量货币,也是社交货币。不仅内容生产者和用户要社交,用户和用户之间也要社交,这是用户付费的动力,也是内容的潜在价值。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知识付费不同于出行或外卖行业“高频+刚需”的应用场景,知识交易的频率相对较低,但是个性化程度非常高。从认知盈余分享的供给,到人们对专业化和垂直化等优质内容的认知渴求,能够为拥有一技之长的个体提供知识分享的平台已日益完善,知识付费的潜在用户市场也将得到无限拓展。
从这个角度看,身处知识付费的大潮,作为一个普通人也能参与其中并分享风口红利。我们唯一需要做的就是拥有一技之长,待价而沽;如果还没有,不妨从现在开始培养自己的能力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