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采访中,Jacob认为,至少现在看来,还无法替代人类程序员,“因为它具备的能力还是很局限的,(作为)辅助是它目前最大的作用。”
也完全认同这个观点。在他看来,会给程序员带来更多的机会和挑战。他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道,“可能会替代一些重复性和低层次的工作,比如编写简单的代码、修复常见的bug、优化基本的性能等,但无法替代程序员的创造性和高层次的工作,比如设计复杂的系统架构、解决难以复现的问题以及开发创新的产品。”
“创造性”是这里的一个关键词。
实际上,大约半个月前,这个话题就在上引发了热议。负责机器人软件开发的 曾经参与过这个讨论,解释了无法取代人类程序员的原因,他与的想法不谋而合。
提到,编程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程序员必须能够用代码分析问题,并提出需要逻辑和创造力的解决方案。然而,一台机器可能纯粹靠理性运行,但它没有独创性或批判性思维,在这一点上,程序员可以想出一个既优雅又高效的解决方案,这比AI(提供的答案)更有价值。
“是一个很棒的工具,可以让程序员的工作变得更简单一些,将它们用于平凡和琐碎的任务,让他们专注于‘需要人类智慧’的创造性举措,”说道。
对于程序员来说,认为,这项新技术的角色应该是作为一个工具和助手,而不是一个对手和敌人。“可以把它当做一位老师,多和它探讨工作中遇到的疑问,但要注意它的局限性和风险,不要过分依赖它的结果,要自己进行检查和评估,避免出现错误或者不合理的方案,保证工作的质量和安全,”他总结道。
“从0到1”,的触角持续延伸
在科技公司内部,码农们向AI技术的转变似乎已经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在科技公司外部,也正搅动着科技投资圈的风云。
高樟资本的创始人范卫锋已经嗅到吹来的新气息。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他指出,以为代表的大模型第一次展现了未来人工智能从0到1的形态,具有颠覆性的潜力。
“尽管目前AI的表现还很像‘废话文学’,在持续的进化下,AI势必会加快各行各业结构化、标准化知识和流程,优化效率和成本,未来几年会持续看到AI应用落地的巨变,”他说道。
的火爆也给国内整个科技领域带来了革新。“目前许多创业公司聚焦于赋能内容领域、提升产能和创意,或者是带来人和机器交互的革新,这是AI带来最显性的体验,”范卫锋说道,“AI在各个领域的渗透还远未开始,各种互联网产品、工业、服务业也一定有和AI结合的应用机会,关键是如何把AI这个工具匹配到合适的业务流程和商业模式。”
他向每经记者介绍道,与过去的模式不同,AI基础设施创业并不是创始人白手起家、创意驱动,而是高起点、大投入,等公司快速和巨头结盟,可能会呈现出更强烈的“赢者通吃”属性。不过,在他看来,尽管目前出现了阶段性的估值热点,但创业公司选择与巨头竞争仍应谨慎。
在当下的风投圈,范卫锋已经看到了一些基于大模型的创新性应用。
他举例说道,某科技公司使用模型辅助体育赛事数据处理,打造智能的个人运动助理,辅助赛事内容制作;另外还有公司使用基于 的模型帮助生产数字人内容,积累数据训练无需真人参与表演的数字人等。
拥抱AI带来的新风潮是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英国知名畅销书作家 Marr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AI能够取代占用我们大部分时间的低价值、重复性任务。这意味着,懂得如何采用新兴技术的人,可能会得到更好的发展,”他写道,“但我们必须弄清楚如何更有效地利用技术无法取代的人类技能——例如创造性思维、战略制定、问题解决和情商等。”
Marr认为,在AI的时代,无论你是什么样的角色,这是人类应对AI工具和应用程序出现的最好方式,也是确保人类价值的最佳方式。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每经头条”(ID:),作者:文巧孙宇婷,编辑:高涵 卢祥勇 杜恒峰,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