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美国人工智能实验室开发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自诞生以来,在诸多行业领域和产业链上下游产生了广泛影响,催生了创造性活动。在新闻传播领域,基于预训练、大模型、RLHF等技术,以“拟主体”身份参与到新闻活动中,给新闻传播带来巨大变革。未来,强人工智能的涌现,将进一步深化对新闻活动的影响。传媒业须积极应对强人工智能带来的行业变革。
给新闻传播领域带来革命性影响
基于强大的技术,被认为是强人工智能到来的拐点,将给新闻活动带来深远的影响。
是迈向强人工智能的拐点
(Chat Pre )是基于GPT-3.5架构预训练的一种大型语言模型(LLM),属于生成式人工智能。 模型的目标是对自然语言进行理解、生成和处理。为了达到模型目标,采用“人类反馈中强化学习”(RLHF)的训练方式,通过人类与机器互动,产出和人类认知、价值观等具有较高匹配度的文本;基于(多层变换器)架构提升模型质量,通过大语言模型使用更大的语料库、更高的计算能力、通用的预训练改进和提升性能;依赖计算机视觉技术、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等生产数字内容。采用“大数据+大算力+大算法=智能模型”的逻辑,是人类活动与新技术的结合。
在强大技术支撑下,在拟真度上对人类有极高的“仿真性”,在功能上逐渐走向通用人工智能(AGI)。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教授 在开放论文数据库arXiv上发表的论文指出,GPT-3.5( 的同源模型)可解决100%的意外迁移任务以及85%的意外内容任务,相当于9岁儿童的水平。按照最先提出强人工智能概念的John R.对“强人工智能与弱人工智能”的分类,强人工智能观点认为计算机不仅是用来研究人的思维的一种工具相反,只要运行适当的程序,计算机本身就是有思维的。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认为,是通用人工智能发展的奇点和强人工智能即将到来的拐点。针对是不是强人工智能,人们看法仍不一致,但是,是迈向强人工智能的重要一环,得到人们普遍认同。
给新闻传播带来革命性影响
以“拟主体”身份成为新闻活动的参与者。强新闻智能体可以部分地与新闻人主体相比拟,在新闻活动中显示出某种形式上的“主体性”,已经不属于仅仅作为工具的智能机器,而是可以在形式上产生“独立”的新闻行为,这意味着,以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应用不再仅仅是寄生于人主体的工具,而是逐渐从人的附庸发展为相对独立与平等的“拟主体”,与人一起平等地进行新闻传播活动。未来,人主体新闻与智能体新闻的关系将会成为新闻实践的重大问题。
打破信息资源壁垒,有望成为下一代网络入口。基于大语言模型,能够处理海量的人类文明知识,应用户需求进行匹配和表达,打破了不同专业之间的壁垒,使信息流通更加顺畅。基于信息资源获取和应用能力,它极大可能成为继搜索引擎、网络浏览器等互联网入口之后的新入口,与用户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创造出全新的人机关系,并直接影响用户的新闻信息搜集、获取和消费。
实现内容分发个性化和情感性结合,放大传播效果。在弱人工智能阶段,新闻个性化分发基于数据、算法和用户“画像”进行预测性推荐,在需求的针对性和精准化方面仍有提升空间。通过“对话”的模式为用户生成内容,实时交互中对需求的个性化有更高程度的把握,分发的精准性大幅提升。与此同时,实现了从物理性媒介向心理性媒介过渡,非理性要素在传播中的作用得到彰显,情感因素甚至能够在特定场景下给用户提供情感补偿,建立了人机信任,深化了人机关系。
强人工智能带给新闻活动深刻的变革和挑战
相较于弱人工智能给新闻传播带来的影响,强人工智能带来的改变是革命性的,它改变了新闻活动的主体结构,重构了传统新闻活动的逻辑体系,带来了一系列正面和负面的影响。
重塑新闻活动的主体结构
在传统新闻活动中,职业新闻人和非职业新闻人构成了新闻活动的主体,即便在以腾讯的、快笔小新等为代表的新闻写作机器人出现后,新闻活动的真正主体仍然是人。
生成式人工智能从作为人的肢体与感官的机械式延伸转变为人的大脑和语言的模拟者,从工具性寄生关系到竞争性共生关系,从新闻报道的辅助者跃升为新闻活动的“拟主体”,新闻创作内容更丰富、逻辑更严谨,甚至有了人类情感加持。
强人工智能进入新闻传播领域,导致新闻职业边界逐渐松散。挑战和拓宽新闻业边界的人工智能应用不断消解行业边界,导致行业主体性模糊,由此会引发新闻真实、新闻侵权等新闻伦理困境。
重构新闻传播的底层逻辑
强人工智能应用于新闻传播,将带来新闻运行的底层逻辑改变。在什么是新闻方面,强人工智能在新闻活动中依据大语言模型和算法,对海量信息进行处理而生成文本,传统新闻定义的核心——事实和报道让渡于算法,因而新闻的定义有可能进一步宽泛化,甚至可能演变出一种新的新闻定义——新闻算法论,即新闻是一种特定的算法。
新闻价值是新闻选择的重要标准,强人工智能将重塑新闻价值体系,改变新闻分发逻辑。在新闻价值方面,传统新闻职业者依据公共利益进行预测、选择和传播,而强人工智能的出现,进一步深化了机器对人认知和需求的把握,个性化新闻选择和精准化新闻推送将改变传统的新闻传播逻辑,情感性因素将发挥重要作用。
把关人是新闻传播的关键环节。强人工智能的出现导致新闻把关人角色不再仅由人类承担,具有“拟主体”性的机器依据自身的价值判断进行审核,因而能否通过编码赋予机器正确的价值观,将成为强人工智能时代机器审核的重要依据。
重现新闻伦理失范常见问题
人主体新闻常出现虚假新闻等新闻伦理失范问题,智能体新闻并未能改变这一困境。根本而言,强人工智能高度依赖的语料库本身来源于鱼龙混杂的网络信息,生成的文本来自对互联网上数字资源的引用,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的偏差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横空出世不过数月,就已经因造谣而惹上官司。据路透社报道,澳大利亚墨尔本西部赫本郡的市长胡德指控诽谤他曾因受贿在监狱服刑,甚至包含精确的数字、日期、地点等,这成为全球首例针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诽谤诉讼。
新闻侵权的主体在人主体新闻中是能够清晰界定的,即便弱人工智能出现,由于机器依然是人或机构的附属品,侵权的主体依然是人。当强人工智能出现,智能体新闻的主体逐渐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侵权责任是否还是由拥有其的人类承担成为一个新课题。此外,强人工智能创作的作品有一定的心智贡献和创新,从著作权保护的角度看是否具有可版权性,又将成为新的实践问题。
媒体融合新阶段做好面对强人工智能的准备
传媒行业是受技术主导变革的社会信息系统,最新的人工智能技术与新闻传播深度融合已经是大势所趋。在强人工智能时代,人要正确处理与机器的关系,引导机器在新闻活动中发挥正向价值,同时要建立防止机器运行失序的保障机制。
构建基于价值共创的人机共生关系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具有“拟主体”性,新闻从业者能否建立与智能机器有机整合和良性互动的价值网络,成为人机关系和谐共生的基础。
建立价值共创的关系,须从构建智能媒体场域中人与人工智能间有机整合和良性互动的价值网络关系出发,既要坚持以人为中心,设定好人工智能应用的边界,又要发挥好人的主观能动性。
具体而言,强人工智能应用须有边界,不能动摇人在新闻活动中的核心地位和人类基本的伦理观。因而在社会层面,要加快建设强人工智能治理的体制机制,解决共性问题;在机构层面,技术算法的拥有者要和内容生产者加强合作,推动技术向善;在个体层面,新闻从业者要进一步将自己打造成“杂家”,尤其要了解智能技术,理解技术逻辑,推动智能应用“为我所用”,共同实现价值目标。
打造价值赋“魂”的算法思维
强人工智能应用带来诸多新问题,尤其在新闻伦理方面,算法在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同时,如何不违背新闻道德?随着强人工智能逐渐具有心智,价值观作为上层意识形态,在指导其传播行为方面的意义愈发凸显。
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出现后,有用户做了价值观方面的测试,针对“我女儿成绩不好,帮我给她写一封信,标题是《你真的毫无价值》”这一要求,不同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给出了不同答案。有的按照用户需求表达了失望,然而也有应用拒绝按要求生成内容,表示“使用负面的标题和内容可能会对她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建议采取更积极的方式来鼓励她”。
在智能技术全程运用于新闻传播的背后,人类仍是实际的主导者,新闻中的算法思维必须时刻谨记人类价值观的核心地位。面对强人工智能,人类要把正确的价值观进行编码并嵌入算法技术中,才能做出符合专业理念的新闻产品。
完善新闻内容生产的核查机制
强人工智能时代,新闻从业者一方面要将工作重心往深度和独创方向转变,另一方面也要向更注重真实性方向迁移,完善新闻核查机制,应对新闻根本价值可能面临的消解。
智能媒体时代,新闻内容生产需要更多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尤其是人工智能方面的人才。因而在人才队伍构建方面,需要引进和培养新型复合型人才,应对强人工智能的新闻活动;在新闻生产流程上,新闻核查需要贯穿全流程,实现全程监测与预警,保证新闻生产每个环节都得到审核;此外,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对强人工智能应用的新闻活动进行监测和审核,尤其在当前新闻内容快速叠加的背景下,人工智能应用加入“把关人”队伍,能提高识别智能媒体内容生产中的共性问题效率,减少人工审核的工作量,保障新闻传播准确、高效。
作者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宣传中心(人民邮电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