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好用的chatgpt文案生成服务 记者调查:ChatGPT风口下的灰色“生意经”

默认分类1年前 (2023)发布 admin
3,034 0
ChatGPT国内版

作者|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文丽娟

来源|法治日报

当地时间5月18日,人工智能开发机构在美国发布了适用于的免费应用程序,其中包括通过其 AI语音识别模型提供的语音输入支持,App还可以与网页版AI助手同步聊天记录。这是首次推出官方移动客户端应用程序。这一消息再次引发公众对于的关注。

随着在全球爆红,一批名字中包含“”的社交公众号、小程序和App等产品大量涌现,头像与官方图标非常相似。这些服务到底是真是假?《法治日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漫画:李晓军

记者以“”为关键词在应用商城内搜索,“中文版智能AI聊天机器人”“AI聊天写作机器人”“内核中文版聊天创造机器人”等App便出现在结果栏里。公众号里也有不少,比如“聊天智能AI”“超级AI智能聊天”等,账号主体为各种科技或数字有限公司。网页搜索则多显示各类入口,比如“chat4.0-国内入口”“Gpt国内入口”等。

此类App和公众号提供了与类似的语言聊天功能,且头像和Logo与极为相似,或是换个背景颜色,或是将图案换个方向,或是变换图案大小,极具迷惑性。

记者进入一款下载量近7万的“智能AI聊天机器人”App,其简介为“这是一个革命性的人工智能软件”“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智能对话模型”。记者测试发现,该App只有1次免费提问次数,用完后需要充值成为会员才能继续使用该App,价格分别为连续包年168元、连续包季98元、连续包月68元,成为永久会员则需要198元。该App称,订阅会员后可获取无限次提问次数。

另一款宣称“无限制会话、使用最智能的GPT模型、访问速度最快、无广告”的App中,记者花38元购买月会员后获得提问资格。被问及“由谁开发”时,该App回答称,其“是AI模型,由团队开发和培训,并在他们的AI平台上运行”。但记者查询发现,该App的开发者实际为个人。

在公众号平台,记者发现很多账号都自称能为用户对接,可实际体验并非如此。

记者关注了一个名为“××AI”的社交公众号,注册时间为2023年1月30日,IP属地河南。简介显示其为“当下火爆全网的智能Chat聊天软件,内置open对话聊天板块(即开放chat AI)”。关注后,系统弹出“下载App,可以免费获得3天会员”链接,要求用手机号和验证码注册登录。完成后,记者点击其子栏目“聊天AI”时,系统提示“页面不存在”。这意味着,记者向运营方提供了手机号,却没有享受到相关服务。

另一个名叫“××pro1”的社交公众号,账号主体为“个人”,IP属地安徽,注册时间为2023年5月7日。在其推送的消息中,有一篇题为《××pro违规封停,本账号接力继续服务!》的文章。关注后,系统弹出“Gpt使用地址”和购卡地址,并在页面下方显示“GPT使用”入口。记者点击该入口,系统发来一张图片,显示“因监管要求,直接进网站使用”。根据系统提示,记者进入名为“”的页面,提问“今天是几号?”系统回答“今天是2023年5月20日。”但实际上,当天为2023年5月23日。

连续提问4次后,系统显示“试用次数已用完”,要求“购买密钥”,点击后跳转至另一个购买链接,商品包括“试用日卡密钥8.8元”“月卡密钥39.9元”“季卡密钥88元”“年卡密钥298元”“Gpt4.0官方代注册充值220元”。商品详情页面显示“全新站点,速度全网最快,聊天稳如磐石,不封号”“基于官方最新3.5数据接口,实时返回数据”。

国内好用的chatgpt文案生成服务 记者调查:ChatGPT风口下的灰色“生意经”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此类App或公众号的注册主体或背后开发公司,大多为国内的小微企业,注册资本一般为几百万元至几千万元,但实缴资本仅几十万元,公司业务范围大多为计算机信息、网络、电子科技领域内技术开发、技术服务等。

“这些App、网站或者公众号中,有一些是公司简单开发的,有一些是公司利用其在海外注册的账号,在国内生成类似的镜像产品。他们利用云服务器或其他程序形成接口,一端连接海外官方程序,一端连接国内用户。用户在本地的App上提问,他们就会转述给官方网站,再回传给用户,成本很低。”上述业内人士说。

他还提醒,部分商家充当“二道贩子”,为国内网民提供镜像服务,存在用户隐私泄露风险,一旦此类镜像访问询问涉及个人、企业等敏感信息,那么这些信息便会暴露给提供镜像服务的公司,同时也会上传至的服务器。

在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律师杜秀军看来,如果这些App或公众号本身和毫无关系,却以“”为名,甚至图标都与其一致或者相似,让消费者误认为该程序是“”或者与之存在特定联系,那么这一行为涉嫌违反商标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可能构成商标侵权和不正当竞争。

“对于公司而言,如果其没有在中国注册文字和图形商标,上述行为可能构成不正当竞争;如果已经注册相关商标,上述行为可能涉嫌侵犯公司的商标权,同时构成不正当竞争。”杜秀军说。

此外,对于App或公众号以宣传免费使用“”吸引用户再收费最终诱人充值牟利的行为,杜秀军认为,此举可能违反广告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关规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依法查处并罚款;情节严重的还可能构成诈骗罪。

账号交易是一些商家利用赚钱的另一种方式。

记者近日在电商平台、论坛、社交群和二手交易平台搜索发现,有一批售卖账号的商家,还有商家推出包月访问服务,会员数量可观。不过在审核机制之下,一些商家“挂羊头卖狗肉”,以销售App周边产品为名销售账号。

以“G皮踢”等为关键词搜索,能看到不少销售账号的商家,大多以“个人用 现货秒发”“自动发货”等作为广告词,价格在25元至259元不等。这些账号分为短期共享账号、个人有期限的专享账号以及永久使用的个人专享账号等。从评论区留言来看,有不少人因此被骗。

记者随机点击进入一商家,系统发来一段文字“直接下单就好。送教程,就是你要的G成品号,操作简单,敏感词不回复,拍下送使用教程,小白也能轻松上手”,还有一个链接,点击进入后可以看到对方提示“聊天时GPT请用g代替”“这里有您想要的账号”“主要采用正规××邮箱手工注册”“全部为官网正版独享账号”等。

另一商家则发来价格表:套餐一3.5版本28.8元,套餐二4.0版本190元。记者询问“使用一两次后会不会被封号”,对方回复称“不会的”。购买套餐一后,该商家自动发来账号和密码,还附带使用教程,包括如何使用VPN下载登录。然而记者尝试多次,系统均提示登录失败或者账号、密码不存在等信息。

在一些提供账号服务的卖家评论区,记者注意到不少网友留言称“不到1个月就不能使用账号密码了”“只能用一天,花钱买了个体验”。

对于此类现象,上述业内人士解释称,电商平台上售卖的账号大多是批量注册账号,即用程序批量注册,很容易被后台检测出来导致封号,不过假设是个人注册账号,那么风险低很多。

在某二手交易平台,记者发现,除了提供代注册服务外,还有不少卖家提供代问服务。

国内好用的chatgpt文案生成服务 记者调查:ChatGPT风口下的灰色“生意经”

记者随机联系了一位提供代问服务的卖家。对方称,前来咨询的消费者大多是希望利用完成文章撰写工作,还说“撰写的千字以内的论文可读性较高,更多字数要求的论文可以拆开提问,不过它拆出来的结构不一定是你想要的结构”。

针对上述各类代注册、代问生意,杜秀军认为,上述经营行为触犯了《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

《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第六条、第十四条规定,计算机信息网络直接进行国际联网,必须使用邮电部国家公用电信网提供的国际出入口信道。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自行建立或者使用其他信道进行国际联网。

“以营利为目的,利用国外服务器搭建VPN,未经国家信息产业部门许可,擅自经营VPN业务,并经营买卖国外账号,涉嫌非法经营。对于经营者,一般由公安机关责令停止联网,给予警告,可以并处15000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涉案金额较大的还可能构成犯罪,要追究刑事责任。”杜秀军说,消费者如果购买了此类服务或充值了会员,事后可能面临维权难、退款难的情况。

还有不少人推出与相关的课程,内容包括的使用方法和各种趋势预测。记者搜索发现,有相当多“教你如何用赚钱”的课程、社群和资料在网上流传。

在一款体量较大的“×× AI变现圈”内,记者看到,其课程售价为279元,介绍页面写着:“原价599元,目前早鸟价,1万人以后逐步随人数涨价。”付费人数已经超过1万人。

记者付费后进入该社交群,浏览一段时间发现,“教学课程”大多是一些观念性的内容,包括对的简单介绍、有关的国外新闻和应用场景等。还有一些实操案例来自社群里其他成员的分享,包括用进行AI绘画、做PPT、写会议记录等,但这些几乎都是的基础应用场景,在网上搜索可以免费学习。

在另一个售价为100元的“××赚钱社群by ”内,介绍页面写着:“社群独家生财秘方;一年必回本;专家指导用法。”有买家称,该社交群宣称的“社群独家生财秘方”实际上是“低门槛的薅羊毛指南”,内容包括在各种App拉人注册新用户、刷广告赚取返现红包、在社交群里转发广告等。

来自湖南怀化的谢女士花了380元购买了一套“利用赚钱”的课程,学了两三天时间后直言自己被坑了。“这个课程主要是讲如何用绘画,包括使用方法、提示词技巧以及AI画出图片后如何调整参数等,这些大多数在网上能找到,并且是免费的。”谢女士说。

除了一些具体的操作方法外,记者注意到,大多数课程会给用户描绘“赚钱”图景,比如利用AI绘画给解说类视频配画面,以此接一些市面上小型的剪辑单子;或是利用进行公文写作,代写论文、演讲稿等;有的是先用软件生成文案,再用文案生成视频,最后把视频投放到各个视频平台。

有网友留言称,自己根据课程内容做过一些视频,但播放量几乎都是个位数;还有人将视频投放到平台时遭到拦截,被系统提示“发布的视频存在加工方式简易的问题”。

“目前AI尚未完善,能够一天生成几十篇爆款文章过于理想化。在这次卖课程的浪潮下,一些自媒体的课程主要卖点是‘破局’‘变现’和‘掘金’等,无论是文案还是课程主题,给消费者的第一感觉就是‘学完了就可以走上人生巅峰’。”上述业内人士说,这些商家可能并不了解的商业化应用,只是单纯地借助这个热门话题来获取利润,他们站在风口的顶端,抓住流量,制造爆款话题,利用焦虑赚钱,有“割韭菜”的嫌疑。

他提醒道,面对激烈的知识付费竞争市场,无论是贩卖账号还是提供课程服务,卖家都要保持诚信和负责任的态度。同时,消费者也要保持理性,不要被虚假宣传所迷惑,应选择合适的渠道和方式来获取信息和知识。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 版权声明
广告也精彩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