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如此强大的,我弱弱的问:未来老师会被人工智能取代吗?关于这个问题他也进行了有理有据的回答,看到我的职业还算安全,就放心了。
但将来一定有很多职业会被人工智能取代,毕竟每一场超级工具的降临,都将引发革命。
与其焦虑,不如想想,在育儿的过程中,可以给我们带来哪些帮助和思考呢?
面对人工智能的挑战,传统的教育方法一定要做出改变。
我之前就和同事们经常讨论一个问题,我们在教学时,除了讲授课本上的知识外,还要考虑,哪些能力是可以让孩子将来在社会上好好生活的。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我们不需要刷题机器,不需要盲目的执行者,因为这些方面,人工智能都比我们做得好、做得快。
我们要做的是培养孩子各方面能力,让他们能够更好的利用等学习工具,毕竟所有的工具都是为人类服务的。
一个好问题就是与等人工智能对话的起点,但如何提出好问题呢?这是我们的孩子急需提高的能力。
现在还记得我们家萌萌二年级时学习古诗,老师让提前预习,了解作者的生平,我鼓励她自己和小爱同学对话,起初她就会问“李白是哪一年出生的”“他什么时候去世了”“他是哪里人”这样很表面的问题。那时我就意识到,如果孩子不能提出一个好问题,即使网络上的资源再丰富,也不能被他所用。
01
想提出好问题,孩子要经常接触开放性问题,鼓励孩子思考多种可能性和观点,而不是单一的答案。
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一位老师是否经验丰富,从他的提问就能看出来。年轻老师的问题很多都是确定答案的填空题形式,比如:66个位上的6表示什么,十位上的6表示什么?但有经验的老师则会问:66中两个6的含义一样吗,为什么,还有类似这样的数字吗?两种不同的问法,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的思考角度也不一样。
显然第二种问法,孩子需要考虑的更加全面,也会去想其它的可能性,甚至会拓展到多位数。这就是一个好的问题。
我们家长在和孩子的日常交流对话中,也应该尽可能的多问“什么是……?”“为什么……?”“如何……?”,以此来鼓励孩子针对同一个问题进行多角度的思考,表达自己的不同观点,而不是进行答案单一的填空。
孩子只有在生活中多感受答案的不确定性,他们才会养成遇事多思考的习惯,而家长的示范,也教给孩子提问的方法,让他们学着提出有更多可能性答案的问题。
02
能够清楚、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每一个问题。
生活中大家肯定有这样的体验,当孩子向你提出一个问题,反反复复说了几句零碎的话,可能他自己还没有捋清楚问题,妈妈已经知道孩子要问什么了,就会接过话去说:你是不是想问这个问题啊。因为家长和孩子的这种特殊关系,我们总能很快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替他说出来。
但孩子如果用同样的方式与同学交流,别人就会不知所云。将来需要上网搜索一些信息,也不知道如何描述清楚自己的问题,或者说找不到描述问题的关键词。
孩子经常会用含糊不清或者是模糊的语言来描述他们的问题,我们要随时提醒孩子,提出问题时,要用具体的描述,让别人一听就明白问的是什么。
当孩子说不清楚的时候,家长可以重复孩子的话,一是让孩子知道你在认真听他讲,二是孩子听家长再说一遍,会发现自己刚才的描述不清楚,从而进行改正,并重新梳理语句。
我们也要给予孩子充分的时间来表达自己,有时孩子需要一点时间来梳理和组织自己的想法,再表达出问题,家长不应急着打断,替他们说出来。
当然我们也要鼓励孩子寻求帮助,当他们对于一个问题实在不知如何描述时,可以向同学、家长、老师等寻求帮助,在我们的课堂上,学着别人的样子说一遍,也是常用的学习方法。
03
推荐几个可以提高孩子提问能力的小游戏。
20个问题游戏
① 孩子可以和家长或者同伴一起玩这个游戏,其中一人先选择一个物品,其他人不知道;
② 其他人可以从各个角度进行提问,只回答是或者不是;
③ 若20个问题内猜出物品,则猜谜的人获胜,若20个问题内没有猜出是什么物品,则选择物品的人获胜。
比如,我想让别人猜的物品是一只猫。猜谜者可能会问:
这个物品会动吗?
他是人吗?
它是动物吗?
它在海洋里生活吗?
他是哺乳动物吗?
它有腿吗?
它有四条腿吗?
……
猜谜者通过这样的问题逐步缩小猜测的范围,并最终猜出它是一只猫。
猜猜我的好朋友是谁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游戏,我曾经就带着我们班孩子一起玩过。
① 从其中一人开始,心里想一个好朋友(应该是参与游戏的人都认识的),但其他人不知道你想的是谁;
② 其他人轮流提问关于这个人的问题,每个问题只回答是或者不是;
③ 谁先猜出他的好朋友是谁,下一轮游戏就从谁开始。
我写的是数字几
① 孩子在纸上随意写一个数字,不给别人看;
② 其他人针对数字进行提问,可以用“大一些”“小一些”“大得多”“小得多”“差不多”等词语进行回答;
③ 其他人通过数字的大小关系判断这个数是几。
比如我写了数字36,但是你们不知道,你们就可以提问:
是100吗?——不是,比100小得多
是20吗?——不是,比20多一些
是35吗?——不是,和35差不多,比它多一点点
是36吗?——Bingo
这个游戏还能提高孩子的数感。
三真一假游戏
① 孩子选择某一种物品,做出四个陈述性的描述;
② 这四个描述中,有三个是真实的,一个是假的;
③ 其他人通过提问来找出那个错误性的描述。
比如选择篮球吧,我们可以描述:每场篮球比赛有两支球队参加;篮球运动起源于美国;每支篮球队共有12名运动员;篮球场是长方形的。
这四句描述中只有一句是假话,孩子可以先排除自己知道的,然后再通过提问判断其它描述的真伪。
这个游戏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学习提问的技巧,还能锻炼他们的推理和逻辑能力,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强大,我们需要更多的考虑,将来如何才能让孩子更好的使用人工智能,让它们为自己服务,而提出一个好问题,肯定是其中关键的一个环节。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关注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创造性思维,逻辑推理能力,思辨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人际交往和沟通的能力等等,这些才能使他们更好的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以后我们慢慢聊。
—END—
出现后,确实让人感到很震惊。小周老师我们俩安装体验后,她感慨,这东西太强大了,感觉它写的教案,比大多数新老师写的都要好;我说,这东西的存在,可能很多没有自己深入思考,只靠网上搜索信息来组稿的基础编辑也都会失业,因为只要问题问的恰当,组织的文案会更好更全面。
上周开团前,我去了一趟内蒙的羊绒工厂,离我上次拜访,已经过了四五年。参观这个车间时,他们老板跟我讲,这个车间以前需要40个人,现在自动化增多,只需要6个人,就可以全部完成生产任务了。
还有另一个看起来自动化更高的新厂房,老板说有他们自己独家的设计在,不希望现在公布,所以我就不发图了。第一产业的农业自动化,早很多年前就大范围的实现了;第二产品的生产自动化过程这些年正在进行,机器替代了大量的人力。随着人工智能越发强大,很多所谓的白领工作,可能也要被替代了。
但不管科技怎么进步,能够生活好的,总会是那些能够更好驾驭机器,甚至在某些方面做的比机器更好的人。就像小周老师查询的“如何提高数感”这种问题,人工智能给出的答案,大方面都正确,但深入到细节时,比如说数学故事书的推荐,就并不是最优的选择。就现在的情况来看,能够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够拥有在自己的行业远高于平均水平的职业能力,应该还是暂时安全不会被替代的。即使未来科技发展,机器迭代的更加强大,拥有应变力,能驾驭机器,适应变革的人,也总能生活的更好一些。
所以,面对的横空出世,小周没有写那种应该给孩子培养什么能力的文章,那种不落地的建议,在我们看来都太空泛了,那些能力本就是任何时代都要努力具备的。我们讨论后,还是觉得应该更切实际的给大家一些相对更具体的建议。如果觉得对自己有帮助,就点个“在看”,鼓励小周老师继续分享更多干货吧~
现在公号改版,不加入“星标”的号,可能在信息流就会失联,当然,加入星标也有可能在信息流刷不到看不见。今年,咱周二的小周老师专栏又稳定恢复了,而我的各种分享,也会在周中其他时间不定期出现,大家有空可以点进咱公号看看,彼此陪伴不走散。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