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由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研发的聊天机器人程序,2022年底一经推出便引发轰动。它可以生成准确、完整且精确度高的文本,甚至可以根据用户的要求进行调整。不仅如此,它可以在几秒钟内以多种语言完成,它的答案质量和交互速度令人惊讶。这是此前已有的人工智能产品所不具备的。与此同时,对教育领域的冲击也是巨大的,有学生用其撰写论文、完成作业等,引起了教育界的争论和恐慌。美国纽约市已经制定政策禁止类技术在学校应用。这项新技术究竟会对教师工作实践、学生知识获取产生什么影响?是否应该一禁了之?未来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方向是什么?我们听听来自国际社会的声音——
英国牛津大学教学中心:
为教育带来机遇和挑战
牛津大学教学中心近期撰文称,过去几个月,人们对持积极与消极两种态度,因此中心特意梳理了有关的争论,并总结了以下经验教训供教育工作者参考。
第一,对学术诚信提出了挑战,但这一问题早已存在。尽管不能从数据库中获取我们最期望的资料,但它的确可以帮助学生完成论文,并在一定程度上逃脱系统检测,降低了作弊难度。面对这一挑战,教育界达成了共识,即改进评价体系,促进评价方式多样化,通过为学生提供难度更大、耗时更长、条件更复杂的任务来灵活实施教学评估,要求学生展示高阶学习成果,以期实现对所学内容的多元考查。英国联合信息系统委员会建议:“不要仅将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视为威胁并立法反对,而应努力将这些工具整合到教育中。”
第二,不仅是一个聊天机器人,还是一个潜力无限的教育工具。除了可以生成论文,还有很多创造性的用途。如英国教育工作者拉里·费拉佐近日在《教育周刊》()上发布了在中学课堂上使用的19种方法,包括提出关于语法、词汇和句子结构的建议,提供论文反馈,进行头脑风暴,与学生辩论,提供个性化课堂测验,生成写作主题等,这些用途可以有效节省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仍是一个新兴工具,在未来可继续探索它在教学领域的可能性。
第三,刚开始被用作学习工具,其有效性还有待验证。既可以是作弊工具,也可以是学习工具,如在语言教育领域,可以像专家一样解释词义、创建例句、纠正语法,但在词汇测验和解释语法上的表现较弱,在参与学生研究学习、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等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第四,只是大型语言模型的成果之一,工具生态的未来发展还没有定论。尽管备受瞩目,但它既不是大型语言模型的唯一成果,也不是最新成果。在学术领域,有AI助手等工具可以产生头脑风暴;除此之外,在图像生成、计算机代码、语音生成等领域也有类似产品出现。新的工具生态系统正在形成,但具体形态尚未确立。无疑,这些工具将与我们的职业和个人生活共存,并会带来确切的实用价值。
(赵星妮编译)
美洲开发银行教育部博客网站:
将深刻改变教师工作与学生学习方式
美洲开发银行教育部博客网站发文指出,的诞生将会深刻影响教育领域,这项技术的应用,会给教师的工作实践和学生的知识获取带来变化。
一方面,的潜力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对于教师而言。它可以帮助教师获取教学内容,还可以作为一种支持教师发展教学方法的辅助工具。例如,我们向询问应如何向高中三年级学生教授光合作用,并且在它回答后,我们还可以请它告诉我们应如何从生态学和性别的角度教授光合作用。但这种类型的帮助其实并不能取代教师的作用,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选择教学主题,还需要选择教学资源并以关联且本地化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以将教师从日常且烦琐的任务中解放出来,这样他们就可以专注于为学生提供支持。
另一方面,目前展现出来的回答问题的能力,也给教学或学校作业及其有效性带来担忧。如今最普遍的担忧之一是,学生将使用完成学校作业,在教师无法控制的情况下复制和粘贴答案。但这只是一种假设。如果教师的教学内容是重复的且学生学习到的内容也是相同的,将是最好的老师,同时也是最好的学生。但能够做到的远不止于此,教师和学生很可能会在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支持下增强他们的能力,就像他们曾经使用计算器进行数学计算一样,它们的存在并没有中和或威胁教学。考虑到这些风险,我们应寻求替代方案和策略,将技术以及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纳入教学过程。但与其他任何资源一样,无论是还是一般的人工智能都无法自行神奇地解决某一行业的问题。它们不是威胁,也不是解决方案,它们是在教育领域有潜力的工具,并且有一定的运用范围和局限性。
(申昕编译)
新加坡教育部、加拿大部分大学:
支持并管理在学校的使用
近日,新加坡教育部表示,等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与任何技术一样,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如果使用得当,这些工具不仅可以帮助教师设计课程,还可以支持学生的学习。例如,当学生掌握了基本概念和思维技能时,可以使用来解释概念、生成练习问题以及识别作业中的错误。
但是,学生不应该用来代替教师的指导,因为像这样的人工智能工具有时会提供不准确或有偏见的观点,学生们必须批判性评估其输出内容的准确性和客观性。此外,学生有可能滥用这些工具,如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学术作弊。基于此,新加坡学校采取了一系列做法,以防止学生在学习中滥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被教导诚信的重要性以及剽窃的有害影响和后果。此外,教师通过与学生的日常互动并使用多种评估模式,能够衡量学生的熟练程度并检测出可能由人工智能生成的作品。
在未来,新加坡教育工作者将继续为所有学生提供学习支持,包括在适当的情况下提供以技术为媒介的学习体验。教育部将继续指导教师正确使用技术工具,学校也将继续为学生提供数字素养技能,使他们能够自信且有效地利用技术。教育部也将继续监测这些工具对学习的影响,并为学生提供技能和价值观。随着新人工智能工具的使用,新加坡教育部的应对方法将不断发展。
与此同时,加拿大部分大学正在制定关于人工智能工具的政策。阿尔伯塔大学教授菲舍说:“在公开发布后不久,我们就在本学期开始前为教师整理了报告、指导和建议。针对有可能引起的抄袭行为,目前还在制作相关手册,未来将与教师和学生分享,以此作为学术诚信教育的一部分。”麦吉尔大学教授安德鲁·派珀认为,高校不应禁止,因为这样人们就不会学习相关技术,也不会帮助学生熟悉它。教育工作者不能对此视而不见,必须弄清楚它在哪里可以促进学习、在哪里抑制学习,然后再制定适当的政策。
(张娅婷苏衎编译)
(译者单位系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中国教育报》2023年03月02日第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