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又到了填报高考志愿的关键时刻,今年是第一代大学生助学计划的第二届高中毕业生,一共有来自新疆、河南、山西和甘肃的49所高中的708名学生参加高考,第一代大学生助学计划的志愿者正在为资助的708名考生提供高考填报志愿的咨询和答疑。同时,我们特邀助学计划的掌灯导师、具有丰富的招生经验的资深教育专家、北大教育学院的尚俊杰教授于6月27日(周二)晚上八点在线上做一场题为《高考报志愿的心得体会》的公开讲座。
这里先附上尚老师总结的干货满满的文字版,大家先预习一下,27日晚上八点准时收看线上直播,有问题在答疑环节直接沟通!
尚俊杰:高考报志愿的心得体会
一、为什么很难呢?
报志愿之所以很难,第一主要是不确定因素太多。现在因为大部分是出分报志愿,这还好一些,对于靠估分报志愿的省份,到底能考多少分啊,不确定!学校的分数线究竟会多高,究竟会有多少人来报考这个学校啊,不确定!我很喜欢这个学校,但是希望上这个专业,能不能别给我调剂啊?不确定!现在经济很热,未来20年还会这么热吗,不确定!上了好学校未来发展是否就一定好,按说平均水平是的,但是具体到个体,不确定!……
其实,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孩子,你究竟想学什么专业啊?不确定!他可能告诉你什么都行,但是入学两个月之后可能就告诉你不喜欢。另外,就算现在喜欢某个专业,过几年还会喜欢吗?不确定!
别说这么小的孩子了,就算我们这些已经经历了高考,并且工作了二三十年的人,再问你,你究竟喜欢做什么啊,你能说得很清楚吗?所以曾经有清华大学教授说,别看我是清华教授,我也不知道该给孩子报什么专业。
第二,要平衡的因素太多,没有标准答案!我们报志愿,大体上就是选学校、选专业、选城市,究竟应该选择好学校差一点专业呢,还是应该选择差学校好一点专业?究竟应该选择好城市差一点儿的学校呢,还是差一点儿的城市好一点的学校?类似的问题其实很多,但是没有人能告诉你标准答案,因为这取决于每个人的价值观,就像现在问你愿意在大城市生活还是在小城市生活一样,很难有标准的答案。
第三,高考几乎影响人的一生,这个责任太大了!目前虽然不能完全说一考定终身,但是高考对人的一生影响还是太大了,所以高考报志愿背后的责任实在太大。而且,一般找人咨询都是找亲戚家人和朋友,关系越近,需要承担的责任就越大。这就好比给别人推荐股票,你觉得有60%涨的可能性,就敢推荐,但是要是给好朋友推荐,即使有80%涨的可能性,你还会担心那20%跌的可能性带来的后果,所以这可能也是一般人不愿意给朋友推荐股票的原因,不是不想让你发财,主要是担心可能给你带来的任何损失。关系越近,这个担心就越多,所以反而越不敢推荐。报志愿和这个类似,我当年招生时,曾经有父母带着孩子坐在我们招生组房间反复商量,要不要报北大(那时候是估分报志愿)?因为当时他们估计的分数和北大估计的分数线差不多,在边缘附近,所以难以决定,最后他父亲站起来说:孩子,你现在也长大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决定,报不报你说了算,我们先出去了。你看,就连最愿意为孩子承担责任的父母都不敢承担了,这责任得有多大啊?
那么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能够解决报志愿这个问题呢?
二、怎样才能解决报志愿这个问题呢?
关于报志愿,我在2014年时,在《光明日报》上发表过一篇文章(点击可查看),其中提出,能不能像原来分房子一样报志愿,比如考生在高考结束后甚至高考前,就可以仔细考虑每一个学校和每一个专业,也不用分批次了,他可以逐个依次列出自己想去的学校和专业,考虑到大数据技术的存储能力和计算能力,其实不用限制学生填写的志愿数目,只要学生愿意,可以填写一千个、一万个,充分表达自己的志愿。正式开始录取时,还是从第1名开始逐个录取,轮到某个同学之后,只要根据他填写的详细的志愿,结合当前剩余学校和专业的情况,依次尽量满足他的志愿就可以了。简单地说,这个方法就是尽量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让考生多报一些志愿,使得考生尽量满意,但是事实上还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因为学生虽然可以填多个志愿,但是他仍然不能太确定自己究竟想学什么?
那么怎么办呢?挪威一位教授告诉我,挪威的学生高中毕业后,一般不直接进大学,可能会去世界各地游学一年,一年之后回到挪威,再决定自己想学什么?当然,对于他们,在入学以后,如果不喜欢了,也比较容易再换一个专业或者换一个学校。再如我以前教留学生的时候,曾经有一位日本留学生,说她本来在日本庆应大学读书,读到三年级的时候,突然喜欢上中文了,于是就报考了北大中文系,从一年级开始读起。
我当时知道后真是感慨万千,如果未来我们的学校管理制度能够改革一下,转学校、转专业更容易一些,那么大家选择志愿的压力就会小很多了。当然,如果经济再加速发展,我们能够快速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到时候,社会财富大量增加,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可以把人类不愿意做的工作都做了,工作不分贵贱,也不再是人类必须从事的义务,而成为人类的权利,这样人类就可以自由自愿地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高考报志愿也就不用再考虑诸如是否挣钱比较多等比较世俗的理由,只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喜欢的专业就好了(可以参考《未来教育重塑研究》一书中一节,点击可查看)。
当然,估计在短时间内我们还不能完全做到,也无法让孩子们高中毕业后休息一年再自由选择申请学校,那么现阶段怎么办呢?我想就是一方面要加大职业生涯教育,让孩子们比较早能够发现自己的兴趣。甚至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有专门老师来服务孩子们的生涯规划问题;一方面要加大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研究,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依据系统记录十多年的海量学习行为等各种数据,给孩子的未来发展提出富有建设性和有效的意见。
文章写到这里,还是有家长说,多少能否给予一些原则或具体建议呢?
三、高考报志愿的十条建议
其实我前面说了,这个很难,不过下面还是把我这些年给朋友们的建议简单罗列一下,不能说有多科学,但是都是自己给朋友们的真挚建议(当然,体现的是我的价值观):
(一)成绩非常好的学生怎么办:能选名校尽量选名校
鉴于目前的社会情况,个人认为能选名校当然尽量选名校,比如985院校或一流高校,即使专业差一点儿,可能也值得。
如果学生成绩特别好,能进北大或清华,个人建议能进就进,不要太纠结专业的问题。之前我碰到过许多家长咨询这个问题:他们的孩子能进北大或清华,只是专业相对冷门一些。不过如果去别的学校,就能选一个相对比较热门的专业,究竟该怎么办?说实话,这个问题真的很难回答,未来的发展更是无法预测,体现的可能是价值观的问题。不过我觉得,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如果能进北大清华,但是自己放弃了,将来站在北大清华门口可能会有一丝遗憾。
还有家长问,到底应该选北大还是选清华,实话实说,这些年我们本科招生的最大任务就是和清华竞争,我在平时讲课时也会拿清华开玩笑。不过在我内心,我确实认为北大清华都是中国最好的学校,而且两个学校的竞争式合作共同推动了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真的不分彼此,选了其中任何一所学校也不用后悔没有选择另外一所。所以考生只要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就好了,想学哪个专业就去哪个学校就行。
也有家长问,我们家孩子今年差几分没有考入北大清华,要不要复读一年再考北大清华。说实话,对于这些优秀的学生,再复读一年考上的概率还是比较大的,但是我个人真不建议再花费一年,去做一件不确定的事情。虽然前面说能上北大清华就上,但是如果差几分的话,我觉得就在其他985学校中选一个好的学校好的专业,前景也很好。而且,真想再去北清的话,将来考硕士博士也比较容易,这样的案例非常多。
(二)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怎么办:学一门好手艺吧
有的家长说我们家成绩确实比较差,估计能上高职,或者差一点儿独立学院、三本什么的。我个人觉得,如果学生成绩确实比较差,而且学习提升动机没有那么强烈的话,就尽量选一个就业前景比较好的职业类学校,学一门手艺吧。当然,我这里说的手艺比较广泛一些,你比如当一个高级技工、电工、消防工程师等,其实就业前景、工资待遇也都很好的。再比说,我去不了好的学校学计算机,也成不了计算机领域的领袖型人才了,那就好好做一名IT蓝领吧。其实,现在很多人才都很需要,比如你学过美术,有美术素养,虽然成不了艺术家,但是结合一下数字技术,去游戏公司做个美工,或者就是帮人美化PPT,也有很多业务。如果再能很好地应用人工智能,那可能成为一位美术人才。
大家不要看不起这些所谓的蓝领工作,一位在英国工作的华人副教授告诉我,英国电工工作半年的工作超过他一年,原因是英国规定人们在自己家只能换灯泡,除此之外的电力维修工作必须由有电工证的人来操作,比如接电源线等,所以这些工人活儿很多。另外,计件式工作的特点是单价比较高,所以他们的工资其实挺高的。日本学者告诉我,在日本导游是按天付费,每天3万日元,如果一月工作30天,就有90万日元,超过了绝大部分教授的工资。我个人认为,未来社会分工会越来越细,每一个行业都需要特别优秀的人才。在我们国家,未来类似的工作工资可能也会越来越高,事实上,现在月嫂的工资已经很高了。当然,前提是大家要很专业。
当然,这里我也希望这一类学校的领导真的好好考虑一下,怎样教给学生一些未来真的能够安身立命的技术。
(三)成绩中等的学生怎么办:兼顾学校和专业吧
有的家长说我们孩子成绩中等或中上,上不了比较好的985、双一流高校,估计能上省级大学。对于这一类考生,那么我就建议兼顾学校和专业,综合考虑,寻找一个自己觉得合适的平衡点。
有的家长问我们该选择本省的大学还是外省的大学,这个得因人而异,有的孩子比较传统和恋家,不太喜欢去闯荡,那就在本省学校读书好了,未来各种事情都方便,事实上这也是大部分孩子的选择。当然,也有部分孩子天性喜欢走南闯北,那就去别的省看看也很好。当然,如果在交通、吃饭习惯上有所不便,也不用埋怨别人(还好现在交通越来越方便)。
当然,有家长问那上学是否跟未来工作有关系,如果去外省上学,会不会影响将来工作选择,确实可能会有影响,比如如果回本省工作,同学大都在外省,可能有此问题。不过当前我国人员流动越来越频繁(可以理解为“就业全国化”),而且很多学生读完本科会选择再读研,所以这个问题按说今天不突出了。
(四)到底选学校还是选专业: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策略
前面在对于非常好的学生的时候讲过一些,其实对于大部分学生也需要考虑这一点,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个人认为如果两个学校差距比较悬殊(比如第1和其他学校),那还是尽量选好学校吧?如果两个学校差距没有那么悬殊(比如第6和第7学校),就尽量选一个自己认为的好专业吧。
之前在我国,大部分人可能主要看重学校的影响力,未来可能专业的影响力也会越来越重要。另外,我个人越来越觉得,当物质越来越丰富的时候,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挺好的。比如我自己选择了教师这个行业,虽然偶尔会羡慕那些在证券公司、大企业工作的同学们的高收入,但是总体上觉得教师这个行业还是挺幸福的。
(五)到底选城市还是选学校:要根据差距决定
毋庸置疑,现在很多人都希望到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因为机会多。如果能在这样的城市读书,可能对于开阔眼界等还是有一些好处,所以,在差不多的情况下可以尽量选择比较大的城市。
不过,如果两个学校差距比较大,个人觉得就需要另外再考虑,不要为了城市牺牲太多。
另外,现在很多人都会本科毕业再读硕士,其实本科学校所在城市的影响就更小了。所以如果城市不占优秀,但是能读一个好学校,比如双一流学校也很好了。
(六)要不要去海外读书:量力而行
有家长问,我们家成绩不是特别好,在国内也上不了太好的学校,要不要送孩子去海外读大学。个人认为,如果有条件,去海外体验一下异国文化,读一个不错的学校也无可厚非,要量力而行。当然,尽量选择世界上比较发达、安全的主流国家吧。
关于留学,除了传统的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欧美发达国家外,也可以认真考虑一下日本、韩国、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地方。欧美的花费可能会多一些,日本韩国可能少一些。
另外,现在国内有一些中外合作办学的学校,比如上海纽约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等;还有香港高校在内地办的分校,比如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这类学校,我个人觉得也挺好的,我去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看过,学校建设的很好,生活条件很好,师资水平也很高。当然,这一类学校就是学费可能比较贵。所以,如果家庭的经济实力还可以或者能拿到奖学金的话,我觉得可以认真考虑。
顺便说一下,国内现在也有一些新型高校,比如南方科技大学、西湖大学等,我觉得也不错,值得大家认真考虑。
(七)师范到底怎么样:挺好的
有家长问我,师范到底怎么样,要不要读?哈哈,倒不是因为我是在教育学院工作,是我真心觉得师范挺好的。如果孩子不反对当老师,喜欢和学生打交道,选择师范挺好。
第一,这个工作很有意义,而且,能有一个讲台讲课挺有成就感,能培养出一些优秀人才更是有成就感。
第二,现在很多职业都很有危机感,担心被人工智能、机器人替代掉,但是有学者做过研究,教师被替代的概率是最低的,基本上不可能被替代,因为教师的工作充满了创造性、艺术性和情感,这是机器人比较不擅长的领域。再说了,就算机器人真的能讲课了,估计大家还是希望让孩子跟着真老师学习,所以我个人觉得未来别的行业可能不需要培养那么多人,正好可以多培养一些教师(可以参考《未来教育重塑研究》一书中一节)。
(八)要不要冒险:因人而异
有的家长问,我们现在冒冒险也许可以上一个好学校,但是也有可能落榜,要不要冒险呢?
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了我们上大学时,有时候打扑克,有一个同学的名言就是“富贵险中求”,他经常冒险,很多时候还真能成功,当然也有死的很惨的时候。我其实很羡慕他的冒险性,但是我自己确实相对保守和中庸,所以我还是做不到。再如现在股票行情比较好,有的人会利用杠杆甚至卖掉房子去炒股,这样的人可能真的会发大财,当然也有可能需要“跳楼”,如果我们没有做好跳楼的准备,就不要羡慕人家发的大财。
所以,自己要决定一下,是否准备冒险?如果真的决定冒险,就要愿赌服输,坦然接受可能出现的任何后果。
(九)人工智能可能会对哪些职业产生影响:中端职业需要有危机感
现在人工智能、机器人发展特别快,所以很多人很担心未来的工作被机器人替代。事实上,机器人已经替代了一部分工作,比如仓库管理员、新闻记者、股票交易员等等,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流水线上的工作被替代了,故宫的售票员也集体“下岗”了。最近以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使得很多原画师真的下岗了,还有一些助理律师等初级知识工作者也很紧张。那么未来究竟哪些职业会比较吃香,哪些工作比较危险呢?
说实话这个比较难预测,不过前面说过,那些需要创造性、艺术性和情感、领导力等职业估计很难被替代,比如教师、护士估计被替代的概率都很小;当然,大家现在发现一些看起来比较低端的工作也比较难替代,比如说厨师、理发师、保洁、保姆等,也不容易被替代。但是那些坐在一个位置上、按固定程序基本上就可以办理的工作(或许可以称为中端工作)就容易被替代,比如办公室的普通办事员、高速收费员、银行柜员、甚至一些财务人员等等。
所以,我建议要正确衡量自己家的孩子,认真考虑准备成为、能够成为什么样的人才,尽量学一些未来机器人难以替代的工作吧。
(十)要不要给自己一个保底的选择:这个很重要
有家长问,要不要给自己一个保底的选择,比如学校或者专业方面,我想,如果你不属于特别爱冒险的人,那还是给自己一个比较有把握的保底学校和保底专业吧。也许会亏一点儿,但是总比落榜好一些。另外,常言道,宁当鸡头,不当凤尾。虽然亏了一点儿,当“鸡头”也挺有意义的。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事实上,我们在生活中也看到了很多人在不同的岗位上都做出了卓越的成就,所以大家不用太焦虑,最重要的是不断去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各方面素质。
四、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建议
以上是我的建议,今年等人工智能很热,我也问了一下和文心一言,下面看看他们的回答。
问题:中国高三学生已经高考结束了,现在他们要准备报志愿了,你有什么建议给他们吗?
:
当中国高三学生结束高考后,报志愿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下面是一些建议:
1、了解自己的兴趣和优势: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职业目标以及所擅长的学科,这有助于确定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
2、研究学校和专业:仔细研究你感兴趣的学校和专业,包括学校的声誉、专业设置、教学质量等方面。考虑学校的地理位置、校园文化以及就业前景等因素。
3、参加招生宣讲会和咨询活动:学校通常会举办招生宣讲会和咨询活动,这是了解学校和专业信息的好机会。参加这些活动可以与学校招生官、教师和在校学生互动,获取更详细的信息。
4、考虑综合排名和专业排名:综合排名和专业排名可以作为选择学校和专业的参考依据,但不应该是唯一的决定因素。考虑到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
5、考虑就业前景和行业趋势:了解所选择专业的就业前景和行业趋势,包括就业率、薪资水平、发展潜力等。这可以帮助你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6、咨询老师和专业人士:寻求老师和专业人士的建议,他们可以根据你的兴趣和能力为你提供有价值的指导。他们可能了解不同学校和专业的细节,帮助你做出更好的决策。
7、考虑多个备选方案:有备选方案可以增加你的选择余地。在填报志愿时,可以考虑选择几个不同学校和专业的组合,以防计划A不成功时有备用方案。
8、最重要的是,记住要选择符合自己兴趣和能力的学校和专业。不要过于受他人的影响,要相信自己的决策能够为你的未来带来成功和满足感。祝你好运!
文心一言:
首先,恭喜中国高三的学生们结束高考!准备填报志愿是一个重要的决定,因为它将直接影响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生活方向。以下是一些建议,希望能帮助学生们做出明智的选择:
了解自己的兴趣和优势:学生们应该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擅长的领域,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同时,也要了解所选专业的就业前景和未来发展方向。
了解所报学校:学生们应该了解所报学校的办学历史、师资力量、教学设施、校园文化等方面,以便更好地评估学校的综合实力。
考虑就业前景:学生们应该考虑所选专业的就业前景,了解该专业的就业率、薪资水平、职业发展方向等信息。
考虑多所学校:学生们应该考虑多所学校,并对比它们的优劣,最终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校。
关注政策变化:学生们应该关注政策变化,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志愿填报计划。
最后,祝愿学生们能够顺利地填报志愿,迈向自己理想的未来!
五、结束语
以上先谈了十条建议(也附带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建议),以后想起来我再继续谈,不过,以上只是我在之前招生工作中的心得体会,也没有认真研究,仅供参考。现在也有不少专门研究招生的专家,比如我的同事秦春华和丁延庆教授等人,大家可以好好参考。另外,真想报好志愿,还需要认真研究以往几年的招生分数等情况,确实也是一个技术活,不过,现在有一些平台和系统或许能协助大家做一些数据分析,也许更有参考意义。
不过,我觉得大家也不用太担心,其实我们大部分人过去报志愿都是没有什么计划性的,但是似乎绝大部分人都过得也还挺好的。我个人后来逐渐认识到“缘来是命”,每一条道路都有每一条道路的精彩,不管我们走哪一条道路,高德地图和百度地图最终会导你回家(参看我们北大教育学院阎凤桥院长在毕业典礼上的致辞《》,点击可查看)
我真心希望未来如我在第二部分里面讲的,我们国家发展的确实越强盛,物质极大丰富,生产力极大提升,高等教育也非常发达,每一所高校都是“名校”(可以搜索我的文章,点击可查看)。每一个人都不需要考虑薪酬待遇这些事情,也不用考虑哪所学校是名校,哪所不是名校,只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由选择学校和专业(可以搜索我的文章,点击可查看)。到那个时候,报志愿的问题就真的不再是问题了,衷心祝愿这一天早日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