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治局4月28日召开会议指出,要重视通用人工智能发展,营造创新生态,重视防范风险。人工智能概念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由于受到智能算法、计算速度、存储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发展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2023年初,以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引发广泛关注,人工智能正在从专用智能迈向通用智能,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
(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工智能是引领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什么是通用人工智能?所谓通用人工智能是够处理更加广泛和复杂任务,并且可以向某个方向特化的人工智能。以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在海量多源数据、多元应用和超算能力、算法模型的共同驱动下,强调通用学习和建立大规模训练模型的机器学习,获得强大的自我学习和自适应能力。在实际应用中,通用人工智能的组成部分被嵌入到智能助手、机器翻译、自动化客服等场景中,从而实现更加个性化、智能化、自适应的服务和应用。未来通用人工智能的实现将沿着这一思路展开。
通用智能的发展引领了新一代的产业变革,也给经济社会生活带来深刻变革。首先,人工智能将带动大规模产业升级。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将持续推进传统产业逐渐走向数字化、智能化,许多新兴产业借助这一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尤其在医疗、金融、教育、交通等领域,成熟的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成为提高效率、优化体验、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广泛的产业结构调整将带动全球经济结构的变化,加速科技企业的崛起,甚至影响世界经济格局。其次,人工智能发展也随之带来劳动力转移。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在导致部分传统行业岗位被自动化取代的同时,也会创造出更多的人工智能相关岗位。未来将会出现大规模的劳动力转移,就业结构也会产生变化。最后,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利好融合,将成为撬动产业转型的杠杆、引领转型方向的船舵和提供转型动力的引擎。无论是促进传统产业提质增效,还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都需要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开辟更广阔的应用场景。与此同时,人工智能发展也不可避免带来安全风险。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给各国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等方面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掌握关键人工智能技术对国家整体安全意义重大。人工智能的发展还可能带来新的道德和伦理困惑,如何规范其应用、避免技术失控将成为行业持续关注的问题。
(二)
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使得信息交互效率得到全面提升。民意的传递有了更广、更快的途径。利用智能技术分析和运用数据,搭建大数据民智平台,用创新的形式和丰富的载体汲取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回应群众的期待。人工智能技术的合理运用,将进一步实现科学决策与民主决策的结合,有利于构建良好稳定的社会环境。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中指出,要加强人工智能同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结合,从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需要出发,推动人工智能在人们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的深度运用,创造更加智能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如社区工作人员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将窗口与手机端相结合,打造有温度的数字化社区服务新模式。工作人员通过即时聊天软件等与孤寡老人建立联系,实时关注孤寡老人的身体、生活、安全等方面情况,定期打电话或上门看望,通过线上线下的工作模式,智能、高效开展服务工作。
(三)
要深刻认识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的重大意义,作好规划,明确任务,夯实基础,促进其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推动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健康发展。“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将“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作为一章专门列出,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壮大经济发展新引擎”。我国未来社会和产业发展将始终围绕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的转型进行。善用人工智能,就是善用关键工具。积极推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传统产业升级,嵌入实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社会有序运行。由此可见,未来我国高质量发展,人工智能将起到关键作用。
善用人工智能,就是抓住了驱动社会和产业发展的“智慧动能”。人工智能技术的健康发展和运用,能够赋予产业发展新动力、推动社会进步。正确处理人工智能技术与社会发展、产业发展的辩证矛盾关系,就是抓住了一个重大关键环节。在细化人工智能服务提供者合规免责制度、建立健全人工智能监管平台体系等工作中贡献智慧和力量,让人工智能技术被善用,借助人工智能展现全局视角和大数据思维,以正确的方式方法激发社会和产业发展的“智慧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