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笔记
刘莉
美国证券市场流传甚广的一句玩笑说:“如果你比市场上其他人早一天知道一个股票的未来价格趋势,这是典型的内线交易;但如果你比其他人早一秒知道,那就该叫高频交易了。”
1998年,随着美国证监会(SEC)正式开放电子交易,高频交易应运而生。与传统的依靠分析基本面和技术面的模式不同,高频交易是靠速度取胜的。这种由强大的计算机系统和复杂的运算所主导的交易模式能在毫秒之内自动完成大量买卖指令,从那些人们无法利用的极为短暂的市场变化中捕捉获利机会。据统计,目前美国证券市场已有 70% 的交易量来自高频交易。
去年,全球知名商业数据提供商汤姆森·路透( )由于向高频交易机构等高端付费用户提前发布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这一重要的影响市场走向的经济数据而受到纽约州总检察长埃里克·施耐德曼(Eric )的调查。作为美国唯一对华尔街有直接管辖权的州级执法官员,施耐德曼也被认为是“华尔街最惧怕的人”。
调查显示,汤姆森·路透向普通订户和公众公布数据的时间是美国东部时间早上9点55分,而高频交易机构则在早上9点54分58秒就可获悉数据。仅仅2秒之差却给高频交易机构提供了巨大的交易优势和套利机会。施耐德曼当即把这一行为定义为“内线交易升级版”( 2.0),这也是官方首次把高频交易与内幕交易联系起来。
高频交易的生态链主要包括交易机构、交易平台以及商业数据提供商。自去年9月施耐德曼首次向高频交易“宣战”以来,调查对象都集中在商业数据提供商。迫于压力,汤姆森·路透早已停止了提前2秒公布数据的特殊服务。上月,股神巴菲特经营的伯克希尔·哈撒韦集团( )全资拥有的数据供应公司—“商业资讯”( Wire)也宣布不再向高频交易机构提供特许即时讯息服务。此前付费的高频交易机构可比普通用户早1秒获得即时市场动向讯息。
3月18日,施耐德曼在纽约法学院发表题为《“内线交易升级版”—打击掠夺性交易的新动议》(“ 2.0 – A New to Crack Down on ”)。他把打击“内线交易升级版”的范围从商业数据提供商扩大到了包括纳斯达克和纽约泛欧交易所在内的交易平台。施耐德曼指出,交易平台为高频机构提供“主机托管服务”(co-),允许高频机构将他们的计算机服务器放置在交易所中,并提供额外的网络带宽以及将超高速的电缆和交换机连接到他们的服务器。每一项的服务都带来时间的优势,经常是毫秒级别的,让高频交易公司在市场的其他人做出反应之前,做出迅速的而且经常是无风险的交易。这些都是不公平的优势,是公众对市场信心的最大威胁。
以纽约泛欧交易所为例,位于曼哈顿下城华尔街似乎是美国股票交易的中心,事实上,纽交所真正的中心却在哈德逊河以西50公里的新泽西州莫瓦镇()上。那里有2010年启用的造价2.5亿美元占地37,000平方英尺的数据中心,那里安装了纽交所的“撮和引擎”。高频交易机构也许最能体会房地产商口中常常念叨的“位置,位置,位置”这个概念,无一例外,他们都把自己的计算机服务器放置在了这一数据中心里,利用低延迟的“主机托管服务”与交易所直接做买卖盘传递。有些机构甚至想把设备放在离“撮和引擎”更近的位置来抢先零点几微秒。当然,纽交所也乐意把场地租给他们,根据纽交所最新报价单显示,每个机构先一次性支付5000美元“入场费”,每月租金4800美元起跳,根据占用的面积大小,有个月租高达数十万美元。据统计,包括高频交易机构在内的共150多家金融机构购买了纽交所的“主机托管服务”。
此轮调查的开启恰逢高频交易巨头Virtu 向美国证监会提交了首次公开募股(IPO)的申请文件。这是首家申请上市的高频交易公司。根据文件披露,在2009年至2013年的共1238个交易日里,Virtu只出现过1天亏损,向人们展示了高频公司令人瞠目结舌的盈利能力。当然,申请文件也不忘提示未来该公司将可能面临广泛的来自监管层的风险。
作者系早报驻纽约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