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连「作为一个大模型……」这样的 AI 语都忘了删就提交,结果还过审发表了。
出现以后,很多学术机构都发出了禁令,因为这种 AI 虽然生成能力强,但有时会胡说八道,滥用大模型写文章也违背了做研究的初衷。
但随着大模型的应用浪潮,我们很快忘记了刚开始的恐惧。有学术机构正在解禁,微软也计划在年内把 整合到 全家桶里。或许过不了多久,人人都可以用大模型去写文章。
这让人不得不去想象以后的学术论文会被 AI 生成的内容冲击成什么样。其实,这种事可能已经在发生了。
今天,有个斯坦福本科生在谷歌学术搜索( )上就发现了这类「浑水摸鱼」的掺假论文。
当你输入「“As an AI model” -“”」搜索时,会搜到很多直接将 答案贴上去的论文。
比如下面这篇经过同行评审、发表在《国际工程与技术创新期刊》的论文中,作者似乎遗漏了一个重要的合著者 ——AI 语言模型()。
突出一个投者无心,审稿故意。
另外一篇经过同行评审、发表在《网络银行和商业杂志》上的论文,题目为《基于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和梯度下降的股价预测》,同样有不存在的作者 ——。
开篇就是 AI,看上去让人忍俊不禁。
类似例子还有很多,比如下面两篇分别发表在《国际现代农业和环境期刊》和《技术创新和能源杂志》上的论文。
更离谱的是,下面这篇发表在《国际高级工程和土木研究期刊》的论文, 甚至引用了作者 X 和 Y 的一篇虚假(fake)文章。
除了参与论文撰写之外, 还参与了一些书籍的写作,比如下面的《性知识入门》和《利比亚概览》。
机器之心也在谷歌学术中输入「“As an AI model” -“”」,结果出现了 10 个页面,有 100 篇左右。
Kean Gao 的发现在推特(X)上吸引了上百万人的围观, 似乎对此很快做出了反应。最新的情况是:很多能被搜到的 AI 文章只有名字,不给链接了。不过必须要说的是,这距离真正的「整顿」还差的挺远。
在 AI 领域,大模型的发展速度以天为计,学术期刊的审稿规则为了应对也在急速变化。此前,很多期刊、会议禁止将 列为合著者。
其中《科学》杂志明确表示不接受 生成的论文,也不允许 作为论文作者。《自然》杂志则表示可以使用 等大语言模型工具撰写论文,但也禁止列为论文合著者。
对于这位斯坦福本科生的发现,有人揶揄道,你不会以为人们在发表论文之前会再通读一遍吧。也有人再补了一刀,在发表之前让 再读一遍。
或许真正的问题在于,这些论文是如何通过编辑审核或同行评审的。
最后有人一语道破天机,表示这些都是四级(four-tier)期刊,只要付钱啥都可以发表,都是一些毫无意义的垃圾。
至少目前来说, 生成的论文还没造成太大影响。就是不知这种工具在 上真正流行起来,学术界会变成什么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