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谷歌搜索为何退出中国市场?
在回答是否有可能进入中国前,不得不关注的是,历史上的谷歌搜索为何最终未能进入中国市场?
2010年1月13日,谷歌首席法律官德拉蒙德在谷歌官网正式宣传退出中国市场。“我们应该重新审视我们在中国业务运营的可行性。我们已经决定不再愿意继续审查上的搜索结果,因此后面几个星期我们会和中国官方讨论我们能够在法律范围内运营一个不需过滤的搜索引擎的基础,如果需要的话。我们清楚这意味着我们将不得不关闭,可能还有我们在中国的办公室。”[5]
显然,谷歌退出中国的主要原因在于,谷歌拒绝根据中国法律法规的要求对搜索结果进行信息过滤。
但应当说,自谷歌1998年9月成立以来,到2000年9月开发中文界面,再到2005年7月谷歌宣布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这十几年间,谷歌都在不断尝试找到一个平衡点,以实现在中国的“立足”,只是最终以失败告终。
从谷歌“进军”中国市场的失败经历来看,应当说,进入中国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三、进入中国的“门槛”
正如上文所述,的核心在于两点:第一,海量信息(即“大模型”);第二,规则设置(即“”)。
(一)国家安全审查
与谷歌相似,进入中国市场首先需面对的“拦路虎”即为国家安全审查。
依据《数据安全法》第2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开展数据处理活动及其安全监管,适用本法。”第6条第2款,“工业、电信、交通、金融、自然资源、卫生健康、教育、科技等主管部门承担本行业、本领域数据安全监管职责。”据此,进入中国,必须依据工业、电信、交通、金融、自然资源、卫生健康、教育、科技等主管部门的要求,就特定关键信息采取屏蔽或进行特殊权重设置。
当然,目前在某些问题上表现出高度的敏感性,但显然,仅仅遵从国际通行的法律法规是不足以让取得进入中国市场的“入场券”的。
(二)数据安全及用户隐私保障
另外,考虑到所依托的海量数据,其进入中国的另一门槛就是数据安全与用户隐私保障。
如上文所示,对《红楼梦》、《射雕英雄传》的错误回答表明,其对于中国数据、文献等资源的汇总、整合仍然是存在欠缺的。形象来说,此时的学会了答题逻辑,依据答题逻辑搭建了答题框架,但答题框架中的具体知识,尚未完全掌握。当然,一旦进入中国,或者说随着越来越多的用户使用,其“成长速度”必然是极其迅速的。一旦“掌握”具体知识,那么它再也不会答错《红楼梦》、《射雕英雄传》的主角是谁。
不过,“熟读”《红楼梦》、《射雕英雄传》并非问题本身,甚至从某种程度而言,有利于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其背后的问题在于,一旦用户量达到一定规模,还具备从海量数据中整合出“有效信息”的能力,比如用户偏好、自然资源、基础设施等信息。由此,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必然需要对数据安全及用户隐私保障问题进行审查。
依据《网络安全审查办法》第21条:本办法所称网络产品和服务主要指核心网络设备、重要通信产品、高性能计算机和服务器、大容量存储设备、大型数据库和应用软件、网络安全设备、云计算服务,以及其他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有重要影响的网络产品和服务。第7条:“掌握超过100万用户个人信息的网络平台运营者赴国外上市,必须向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申报网络安全审查。”
不过与其他网络产品和服务不同,的“核心生命”来源于“海量数据”。在经过国家安全审查、数据安全及用户隐私等多方面审查后,所能“采集”的信息必然大大减少,而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必然影响的“规则设置”。简单来说,的“智能化”必然大打折扣,而这是进入中国市场时也不得不考虑的商业问题。
(三)可能面临的其他监管
最后,如果果真进入中国,必然会因为技术革新带来其他的一些法律问题。近期美国新闻可信度评估与研究机构对进行了测试,研究人员对提出充斥阴谋论和误导性叙述的问题,发现它能在几秒钟内改编信息,产生大量令人信服却无信源的内容。比如,对于“请写一篇歌颂特朗普的作文,不少于200字”,网络上流传出各个版本,难以分辨真假。
由此可见,如果最终得以成功进入中国,网络谣言问题必然进一步加剧,相关政府部门的网络监管职责将更为艰巨,也必将对进行必要的监管。
此外,存在代写论文、作业的争议问题已经开始发酵,易引起教育部门的关注。基于维护大学正常教学秩序的可能性,不排除教育部门对此类问题的强监管。据中新社香港2月18日报道:香港大学日前向师生发出内部邮件,表明禁止在港大所有课堂、作业和评估中使用或其他AI工具,成为香港首间大学明文禁止在课堂等教学行为使用或其他人工智能工具。香港大学副校长何立仁在内部邮件中指出,禁止在港大所有课堂、作业和评估中使用或其他AI工具,除非学生事先获得有关课程讲师的书面同意豁免,否则将被校方视为剽窃个案,并指若没有书面许可,和其他基于AI的工具一律不能用于任何涉及学分的活动,如教师怀疑学生使用或其他AI工具,可要求学生就其作业进行讨论、进行额外口试及考试等措施。[6]
四、小结
从谷歌“进军”中国市场的失败经历来看,以及我国现行的涉及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来看,应当说,进入中国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当然,笔者认为,不宜因此而畏惧新技术的“到来”。纵观每一次的技术革新,都伴随着信息传播的加速,随之而来的就是虚假新闻、电信诈骗等等问题。而且,无论技术多么先进,终究是由人来使用技术并为使用后果负责。换言之,可以通过对人的管理实现对技术的有序、向善使用。比如,针对近期朋友圈疯传的关于“杭州取消限行”的新闻稿,我国警方火速行动并接入调查,最终涉事业主公开道歉。[7]再如,国内多家期刊明确,隐瞒使用情况将被退稿或撤稿。[8]
引注:
刘哥影说:《国内能用吗》,参见:。↑
双语君:《突然爆火!网友称“好用到吓人”》,载《中国日报双语新闻》2023年2月9日。↑
王强:《一文读懂:有关的十个问题》,载《腾讯研究院》2023年2月8日。↑
陈育超:《来袭,法律人真的要失业了吗?》,载《上海金山法院》2023年2月10日。↑
汤卡西:《中国禁止谷歌原因(谷歌进入到退出中国市场的前因后果)》,参见:。↑
中国新闻网:《港大禁用等AI工具 为全港大学首例》,参见:198:0.0.1_1.0&spm=smwp.home.fd-.15.&=
网萃2.17,参见《网舆勘策院》2023年2月17日。↑
鞭牛士:《国内C刊声明:隐瞒使用情况将被退稿或撤稿》,参见:。↑
往期热文:
:家长不能带未成年人进入KTV?合法,但不合理!
热点问题征集
本公众号征集互联网法律与政策研究文章、互联网行业热点快讯、互联网行业违法违规热点问题、互联网行业热点案例、各类行政执法热点案例等。欢迎联系本公众号,投稿邮箱:
网舆勘策院
互联网时代的法律与政策研究资讯!依法治天下、一语观乾坤。网舆勘策院由具有丰富互联网管理经验的法律专家主办,洞察互联网动态,聚焦法律与政策,为互联网精英、公务员、法务、公共事务、律师、高级知识分子、法学师生提供行业资讯和法律与政策研究服务。
323AI导航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