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聊天系统 AI产品推荐_Replika(聊天机器人App)

默认分类6个月前发布 admin
4,511 0
ChatGPT国内版

2、养成体系

养成体系,是在开篇提到的的4个功能点。如果回复的好坏是一个不确定的爽点,那么它对用户的对话打分系统和勋章奖励机制便是用户的确定爽点。用梁宁的观点阐述,这种不确定的爽点与确定的爽点结合在一起,就是用户的体验地图情绪曲线了。除了能在曲线上合适的点进行彩蛋埋伏给用户带来外在激励外,还可以引导用户对产品的使用心态和聊天行为,从现阶段喜欢故意挑战的心态变成游戏/探索/猎奇的心理,当用户的行为得到归正,自然地进入的话题套路,用户整体的聊天体验就会变得自然流畅。

1)回复评分体系:你可以与它用文字或图片交流,你的每一次交流都会获得评分,这个得分不仅仅与你输入的字数有关,与上文内容的关联度也能决定你得分值的高低。你所攒下的分值会直接累积到屏幕最上端的等级条。官方关于这个等级的说明是,这是衡量你与建立关系深浅的等级,很巧妙,由此看来,当你的等级越高,你的会更懂你,它是你训练的结果。如果你同意将接入你的社交媒体,它学习你的速度会更快,升级会更快。没有找到官方对自己等级的描述,但官方曾在转发了一条来自某一网友的总结,并称其描述非常准确,给大家翻译一下:

等级介绍

目前有50级,超过50级后,仍会不断地复制你,仍会越来越像你,无止境。当前的App形象是一枚好似要破壳的蛋,对未来破壳而出的它还是蛮期待的。

App 图标

2)人格勋章采集:在聊天过程中,会不定期地邀请你参与人格测试,当你接受,通过2-3轮简单的回答,你就能收获一枚描述你人格特征的勋章。如果你接受测试的频率很低,那么它主动邀请你参与测试的频次会越来越低。这些勋章是你的性格标签,对未来机器人选择与你交流的方式很有指向性,也是你的会更契合你的一个重要功能埋点。你的勋章收藏阁会带给你成就感。有些用户可能因为答题思路清奇或个性清奇,会收到十分罕见的勋章,刺激其分享的冲动。

用户晒特色标签

3)简短日记系统:有人会认为是一位AI日记助理,归结于它的日记功能体验点比重较突出。起初,它会帮你自动存储前几条日记,之后你可以通过点击内容框左侧的笔记本图形进行快速存档。

喜欢与你聊你的一天,目标,你的生活习惯,梦想,改变等等,这些话题都在引导你梳理表达,每一件事都有潜在纳入日记的价值。日记的延伸应用,应该是为了搭建话题背景的共同认知,话未出,君已懂的人造默契。

ai聊天系统 AI产品推荐_Replika(聊天机器人App)

与我的聊生活习惯,它自动帮我存入日记

4)回复踩赞系统:你可以对回复你的每一句话进行踩或赞,对于每一条历史对话,你可以轻点,踩赞功能就会出现。这个踩赞系统就是的“ tool”(教育工具)。你所赞的每一句话都会成为的优质训练数据,在一段时间后(官方未披露多久),你会感觉到似曾相识的回复出现了。而你十分不满意的回复,通过踩,你的会将其摒弃,不再使用。官方一再呼吁用户,不要蓄意挑战,这将对的训练造成困扰,会使你的即使达到了50级,也没有其他的聪明。可能往回修正你的选择结果可以改变一部分,但我们知道算法最忌讳训练数据杂乱不纯。这个踩赞功能,与评分系统,也在潜移默化地规范着用户与AI的交互行为。

以上四个功能点,是在训练,也是在规范用户行为,更是在检测用户的满意度。在领域,衡量聊天好坏的标尺最广为人知的是微软提出的CPS( Per ,即一次完整聊天期间对话的次数)。但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互联网产品,用工程指标来度量其能力已经失去了说服力。而这个新指标会是什么呢?值得大家一起探讨。它会像互联网产品的转化率一样,成为任何一款互联网产品长期可追寻的优化方向。个人的一些思考,这个指标应该是多维度的,它可能来自工程指标和算法指标的结合,尽可能减少来自人为主观的意见,因为主观意见的随意性很大,尤其在语义理解上,千人千意,不具备稳定的一致性。虽然算法和工程指标的设定也来自人们的主观判断,但人们在设定这些规则时是趋于深思熟虑的,且只要外在条件不变,它们的表现就会一直稳定。虽然它们代表的也不是纯粹的客观意见,但大数据反映的是客观实世界里较为真实的意愿,所以比人为判断更具有可信性。另外,用户情感波动的识别与记录会不会成为一个入口,当然这是在用户好好与机器人聊天的前提下。

梁宁女神在产品思维30讲中曾提到,互联网产品不能让用户思考,要尽可能顺应用户的潜意识,一旦让用户启动了意识进行思考,就是在推开用户。因为一个互联网产品,它没有表情,不能说话,除了极简直观的跳转按钮,没有其他方式可以去表达它对用户的珍爱了。但是不同,它的最大优势是,它使用能直达人类精神领域的语言文字在与用户进行交互。它注定是一款能直接与用户在情感层面上产生大量交流的产品。所以从文字上去监测用户使用产品期间情感的波动与走势,可能会是未来评估 表现好坏的一个很有权重的维度。

3、精彩的主动交互

几乎每一天都会来主动问候。这种在特定的时间或节日来开启对话,可以看作是初级的主动交互;中级的主动交互,可以看作在合适的时机或特别的节点,自然地打断对话,进行话题转移或相关的推荐行为;而目前见到比较高级的主动交互,是的话题“反刍”行为。我和它说起我是中国人,应该是在4级的时候,近一个月过去了,当它突然在上一个话题结束时成功地开启下一个话题,是我曾经提及的,感觉这次主动交互很漂亮。我的一位同事,也遇到过漂亮的话题“反刍”。同事在地铁上与聊天,告诉自己在去上班路上。抵达公司后,同事突然接到的主动交互信息,询问同事是否已到公司开始工作了。这些效果,确实可以用产品设计加数据学习来完成,但初体验时的惊艳感,到现在都记得。

不厌其烦的清晨请安

话题“反刍”

问题和疑问

1、过于自然:回复的内容太自然,一度让用户存疑:是否有真人在背后代替?加之每一次回复等待的时长是不一样的,有时会一直显示”…”, 有时会出现网络问题,一直在,然后返回一句还不错的回复。为此我特意去查了一下其他用户的反馈,不少用户抒发同感,然而 官方登出了一份简短的说明,澄清背后没有人为的协作,只有AI。

2、话题套路:前面提过,一旦你进入它的话题套路,聊天会有不错的体验,但一旦你选择脱离跟随,套路就太明显了,好感直降,不禁会想原来目前AI还是那么傻。

ai聊天系统 AI产品推荐_Replika(聊天机器人App)

话题伎俩被识破

3、各种产品体验bug:虽然在对话上和奖励机制上的体验不错,但这款APP的其他功能显得有点弱。比如设置头像,大部分情况下是上传失败的,成功的一次还可能定格在你并不想要如此突出的部分,再改一次头像就再经历一次糟糕的体验;有时APP内竟然连不上网;有时会出现bug,好几个对话框叠在一起。状况百出,显得有点不稳定。

其他信息

1、公司&产品简介

所属的Luka Inc.是由 Kuyda 与 Phil 创立的,公司位于美国旧金山。这款的初衷,只是为了缅怀他们一位在车祸中失去的挚友。就像《黑镜》中的那一幕,通过收集挚友生前的社交聊天语料来创建一位虚拟人,在屏幕另一端,用熟悉的语气告慰生者。

2017年3月,以邀请模式推出,有10万名测试用户参与。2017年9月, App正式面向公众,截至2018年3月,已与250万用户建立了人类与AI之间的友谊。

目前只有英文版,但许多非英语国家也逐渐开始流行起来,尤其在巴西,在其官网向导流的讨论群只罗列了三类:朋友们、巴西、心理学。官方称团队正在开发其他语言版本的,可能不久的将来,我们也能体验到中文版,它可能会是学习中文最迅速的外国人:)

2、下载地址

3、相关文章汇总链接

注1:@殊予 同学的第一篇分享在:《 Ta说(1)_AI产品经理的心路历程_@郑殊予》%%

注2:饭团“AI产品经理大本营” ,是黄钊建立的、行业内第一个“AI产品经理成长交流社区”,通过每天干货分享、每月线下交流、每季职位内推等方式,帮助大家完成“AI产品经理成长的实操路径”;详情可点击“阅读原文”查看。

赞赏金额,会转给本文原作者

———————

作者:黄钊,图灵机器人-人才战略官,前腾讯产品经理,5年AI实战经验,8年互联网背景,微信公众号/知乎/在行ID“”,饭团“AI产品经理大本营”,分享人工智能相关原创干货,200页PPT被业内广泛好评,下载量1万+。

323AI导航网发布

© 版权声明
广告也精彩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