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2024年2月,Sora的诞生,再次震惊了全球科技界,也让视频行业感受到了AI的“统治力”。
“Sora的诞生离AGI又近了一大步”,万兴科技AI创新中心总经理齐镗泉对钛媒体App说道,“AGI具备相当于人类智慧程度的AI,一个AGI可以执行任何人类可以完成的智力任务,可以处理任意数据。众所周知,继文本、图像之后,Sora拓展到了视频领域,它是能够理解和模拟现实世界的模型,是AGI实现的重要里程碑。”
就在Sora带来各种震撼体验的同时,PC、手机等终端也都在加强与AI大模型技术的融合。在年初举办的CES上,AI就成了主角碾压全展。春节后开工的第一天,魅族就宣布All in AI,停止传统「智能手机」新项目投入,年内发布AI 硬件产品。就在同一天,OPPO也是宣布了关于AI的战略展望。
“AI手机将是继功能机、智能机之后,手机行业的第三个重大的变革阶段”,OPPO首席产品官刘作虎指出,“AI手机时代下,手机行业和用户体验都将迎来革命性的变化。”
手机厂商AI大模型,钛媒体App制图
目前,华为、小米、荣耀、OPPO、vivo等手机厂商均已发布搭载了端侧大模型的旗舰新品。相比较云端大模型,端侧大模型在隐私安全以及相应速度上都更有保障。
IDC预计,2024年全球新一代AI手机的出货量将达到1.7亿部,约占智能手机整体出货量的15%。在中国市场,随着新的芯片和用户使用场景的快速迭代,新一代AI手机所占份额将在2024年后迅速攀升,2027年达到1.5亿台,市场份额超过50%。
可以说,在当前的环境下,鉴于市场创新的匮乏,AI已经成为当下手机厂商不得不讲的故事。无论技术是否成熟、战略是否清晰,先上桌,才能有资格去分蛋糕。
与此同时,在AI手机的新概念下,整个上下游产业链也将带来新一轮的革新,只是这次革新能激发多少用户的换机欲,目前还是未知。
高级分析师分析师Ivan Lam对钛媒体App指出,“当下AI的渗透,最终会成为一个必须具备的智能手机的功能之一。而换机,在理性消费盛行情况下,更多是性能不足的时候才考虑。”
新的AI技术真正让手机变成了智能机
自从去年以来,大家就在期待着AI大模型与消费终端的结合。IDC预计,2024年中国市场上搭载AI功能终端设备将超70%,AI终端占比将达55%。IDC中国副总裁王吉平博士指出,分布式AI部署将促使AI在终端无处不在,进一步提升AI在终端应用的渗透率。
现阶段,关于手机、PC、平板、智能音箱,谁才是第一个AI普惠的终端,还引发了一系列的讨论。此前,星纪魅族集团董事长沈子瑜认为,“只有你的人机交互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你的硬件才会与众不同,才有机会让用户记住,而AR眼镜才是AI大模型的最佳载体。”
但在钛媒体App看来,在成为一个大众消费品之前,AR眼镜较窄的受众以及在性能算力上的缺失,加之应用层面和产业链端的欠缺,很难让其成为AI大模型普惠的第一终端。
IDC分析师对钛媒体App指出,手机、PC和平板,这三个终端目前集成了比较高的算力和应用基础,能够很好地支持未来的一些AI功能,承载的应用价值更高。由于性能的原因,PC通常会被认为是第一普惠终端,但是结合使用场景以及频率来看,未来AI手机的集成度以及感知力会更强。
R1
当然,随着AI Pin、 R1等新型AI设备的出现,也有声音认为手机会被新的形态所取代。魅族“All in AI”的官宣,就是为了设计出新的AI设备。对此,钛媒体App认为,在AI全新赋能的时代,出现新的AI设备是必然的,但是至于谁才是最佳的载体,就目前来看还是手机。
并且,在谈“取代”这一概念时,任何一个新的设备都应该在不降低原有体验的基础上去升级。就目前来看,AI Pin、 R1都不是那个答案。就像有的网友开玩笑说的那样,“看了一圈,最好的‘AI ’依然是智能手机”。
对于该问题,刘作虎也是直言,至少10年以内,手机还是最主要的形态。“我不能说没有其他形态,比如我也看到有AI Pin等,可能会成为一个玩具或者是在某一个特定场景可能有某个设备,但是最主要的设备一定还是手机。”
同时,他还认为,以前手机虽然叫智能手机,但并不智能,在新的AI技术真正让手机变成了智能手机以后,它真正实现了以用户为中心。什么叫以用户为中心?就是每一个人都应该有一个超级助理,让这个手机懂我。
IDC认为,AI手机的使命是解决用户痛点,从碎片、繁杂中解放用户,让用户回归自我,回归价值。《AI手机白皮书》指出,新一代AI手机的有四大能力特征:AI手机首先要能够高效地利用计算资源,以满足AI时代下生成式AI的计算需要;同时,AI手机要能敏锐地感知真实世界,了解用户与环境的复杂信息;AI手机还需要拥有强大的自学习能力;此外,AI手机还将具备更充沛的创作能力,为用户提供持续的灵感与知识支持。
简单来说,未来的AI手机将从千篇一律走向人格化,从单一模态走向多模态融合。AI个人助理可以理解复杂需求,提供更聪明、个性化、贴心的服务体验。解决用户高频高感知复杂任务场景,多模态的系统级AI体验将把用户从手机使用场景的复杂操作中解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