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以来,指数持续调整,创业板指创出年内新低。但AI算力方向不少个股在近期却创出历史新高,如鸿博股份、剑桥科技、中际旭创、天孚通信等等。
5月30日,AI算力率先走强之后,AI大模型和游戏接力爆发,整个AI板块跟随指数共振走强。调整了1个多月的AI板块在近期陆续企稳,展开反攻。不少强势股已经收复“失地”并再创新高。
英伟达引爆AI板块,算力利好消息刺激不断
近期AI的再次走强,既有调整已经相对充分的逻辑,也离不开行业巨头英伟达的消息刺激。
5月25日,英伟达发布业绩,2024财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为71.9亿美元,超彭博一致预期10%。市场预期英伟达2024年数据中心业务收入达260亿美金,同比增长48%。业绩发布后,美股的英伟达股价单日涨24%,5月30日一度站上万亿美元市值。
这也就意味着英伟达作为AI算力的核心企业,是这一波AI浪潮下真正的受益公司,是有业绩落地的公司,而不是炒概念。英伟达的业绩超预期和股价走强,直接也带动了A股的英伟达概念股和AI算力股。因为,英伟达概念股直接受益于英伟达的业绩增长。而英伟达的表现,也让A股的算力公司有了业绩高增长的预期。
5月29日,英伟达在A股再添一把“火”。英伟达发布声明称,将提供一项游戏定制人工智能模型代工服务,该服务可以用来在软件和游戏中构建和部署定制的语音、对话和动画AI模型,继续强化了AI给游戏公司降本增效的逻辑。该消息刺激下,A股传媒游戏板块也再次“起舞”。
过去苹果公司的一举一动牵动消费电子板块,特斯拉的一言一行搅动新能源板块,现在则是英伟达牵引着我们的AI板块。
此外,消息面上,国内多地先后出台政策扶持算力发展。近期来说,5月30日,上海印发《上海市加大力度支持民间投资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文中提到,持民营企业广泛参与数据、算力等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
同日,北京亦发布算力相关利好政策。北京印发《北京市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实施方案(2023-2025年)》,方案中提出,到2025年,人工智能算力布局初步形成,国产人工智能芯片和深度学习框架等基础软硬件产品市场占比显著提升,算力芯片等基本实现自主可控。
AI模型“百花齐放”提升算力需求
随着数字经济建设和人工智能的加速发展,爆发式增长的数据量让算力成为继热力、电力之后新的关键生产力。
早在4月5日,宣布暂时停止订阅服务的购买,主要原因是需求量过大,表明其算力有所告急。
4月19日,华为轮值董事长孟晚舟就表示,2026年全球数字化转型支出将达到3.4万亿美元,数字化是整个产业链的新蓝海。她还表示,预计到2030年,全球联接总量将突破2000亿。通用算力将增长10倍、人工智能算力将增长500倍。
算力是数据中心处理数据并输出的能力,数据、算力及模型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三要素。在人工智能发展的三要素中,数据与模型都离不开算力的支撑。其中,AI大模型的算力需求主要来自于预训练、日常运营和模型微调。
随着AI算法突飞猛进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模型训练需要巨量算力支撑才能快速有效实施,同时数据量的不断增加也要求算力配套进化。算力成为AI突破的关键因素。
是使用海量语料库进行训练的语言生成器。纵观发展历史,自2018年首代模型发布开始,从.0-4.0的进展中,其参数量及预训练数据量正在成指数级别的增长。
相较在数据存储端从百G提升至40T,在存储量上有约100倍的提升,算力需求同样也呈几何倍数增长。据测算,2012年以来全球头部AI模型训练算力需求3-4个月翻一番,每年头部训练模型所需算力增长幅度高达10倍,远超摩尔定律的增长速度。
资料来源:,中国科协智能制造学会联合体,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在引发AI浪潮后,国内大模型也开始于3、4月份密集发布,自研AI大模型进入“百花齐放”阶段,而大模型的涌现开启了算力“军备赛”。算力是训练大模型的底层动力源泉,一个优秀的算力底座在大模型(AI算法)的训练和推理具备效率优势。
其中AI服务器、AI芯片、AI云是核心产品。同时,大模型参数呈现指数规模,进一步引爆海量算力需求。根据数据,模型计算量增长速度远超人工智能硬件算力增长速度,存在万倍差距,因此带动了对AI训练芯片单点算力提升的需求。
国内大模型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