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选择工具 超八成大学生曾使用AI工具

默认分类1年前 (2024)发布 admin
2,026 0
ChatGPT国内版

AI呈普及趋势 大学生呼吁促进规范应用

见习记者 陈天旭

日前,一则《大学生用AI帮11名失踪儿童回家》的新闻在网上引起关注。报道中的大学生志愿者们利用人工智能(以下称“AI”)工具为寻亲家庭提供修复照片、模拟长大后样貌等技术支持,成功帮助11名孩子与家人团聚。在大学生的手中,AI工具有了全新的使用方向。

随着AI技术日渐普及,作为网络冲浪“生力军”的大学生,如今已纷纷接触到AI工具。那么,大学生对AI工具的使用情况如何?他们对AI工具又有着怎样的看法?近日,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面向全国高校学生发起关于AI工具使用的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7055份,一起来看看大学生的想法吧。

AI应用面广,提升效率获好评

据中青校媒调查显示,84.88%的受访大学生曾使用过AI工具。目前AI工具已被受访者应用于资料查询(61.30%)、翻译(58.31%)、写作(45.75%)、计算(28.21%)、制表(17.49%)、绘图修图(26.36%)、音视频生成(24.28%)、PPT制作(24.83%)等多种学习、生活场景。

“AI工具大大提高了我们在文字、图片等工作上的处理效率,也在我们的研究过程中提供了很多新鲜的想法。”港科大学生刘琬玥加入了一支以辅助技术赋能特殊群体的团队,他们设计了一款可帮助孤独症、视障、聋哑等特殊少儿实现无障碍沟通的可穿戴手势识别设备。刘琬玥提到,他们在设计这一设备的过程中,使用了、等AI工具进行辅助,在产品包装、脚本写作、效果图渲染等方面帮助他们更有效率地推进了设计进程。

ai 选择工具 超八成大学生曾使用AI工具

在AI工具带来的益处方面,77.51%的受访者认为AI工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提升工作、学习效率;45.84%的受访者认为AI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方便地获得多种创作技能;45.46%的受访者认为AI工具可以在某些方面节省人工成本;34.17%的受访者认为AI工具的使用可以衍生出更多新生事物和行业;28.92%的受访者认为AI工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启发我们的创造力。

港科大(广州)信息枢纽-计算媒体与艺术学域、人工智能学域助理教授王泽宇主持着港科大(广州)创意智能协同实验室的工作,带领着学生们致力于开发数字智能赋能内容创作的算法系统,用科技辅助艺术家与创作者更直观便捷地进行创作,AI工具在他们的研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AI的优势在于其学习的速度更快,可以为使用者缩短检索、总结规律所需的时间,但目前它更多起到的还是辅助工具的作用,尚无法在原创性、发散思维上替代人类。”王泽宇表示。

警惕AI犯罪,AI作品引争议

对于AI工具可能存在的弊端,83.47%的受访者担忧不法分子利用AI工具犯罪;66.02%的受访者认为一些人利用AI生成作品的行为是在破坏良性竞争秩序;60.44%的受访者担心AI工具被用以制造发布虚假信息,损害他人利益和公共利益;55.93%的受访者担心滥用AI工具换脸、换声将造成侵权。

随着AI工具的日常化以及其本身技术的更新迭代,大部分人都已对AI的应用习以为常,这也给了不法分子利用AI工具进行犯罪的可乘之机。近期,广州某公司财务张小姐,便接到“公司领导”打来的电话,要求她转钱给一位供应商。张小姐发现,领导的手机号、声音都对,于是没有继续求证便准备转账,这时她的电话被民警成功拦截,张小姐才明白自己遭遇了“AI换声”的诈骗。

针对类似的案例,中国互联网协会专门在近期发出提醒:AI时代,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都有可能是深度合成的。在转账汇款、资金往来这样的典型场景,要通过回拨对方手机号等额外通信方式核实确认,无论对方是谁,不要仅凭单一沟通渠道未经核实就直接转账汇款。AI时代的个人更要加强信息保护意识,不轻易提供人脸、指纹等个人生物信息给他人,防止信息泄露,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AI换脸”“AI换声”。

另一方面,AI工具的应用为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便利的同时,却也有不少学生选择用其来“走捷径”,这即是许多受访大学生所担忧的AI作品与独立创作作品“同台竞技”,最终将破坏良性竞争秩序。临近期末,广州华商学院教师陈圣就收到了许多“明显出自AI之手”的作业,他哭笑不得地说:“哪些文章、哪些段落是由AI生成出来的‘流水账’,其实老师们一眼就能看出来,AI的创造力跟人的区别还是很大的。”

ai 选择工具 超八成大学生曾使用AI工具

经过仔细地查证,陈圣确认了不少学生提交的整篇或部分文章其实是出自写作生成器、废话生成器、等AI工具之手,秉着维护学生考评中良性竞争秩序的原则,存在使用AI工具痕迹的文章一律被陈圣打回,但学生们对AI工具的依赖也让他感到颇为担忧。

中青校媒调查显示,79.38%的受访者表示AI工具的发展很有必要,但同时也要做好监管和治理。57.90%的受访者认为需要与时俱进地制定AI工具使用的法律法规;51.99%的受访者认为应当加强人工智能相关法律法规和道德教育。同时,受访者们还认为对现有AI工具的规范使用章程和人工智能防范技术研发也应提上日程。

近六成受访者担心使用AI工具有风险

AI工具的使用是否会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对于这一问题,59.65%的受访者表示了肯定。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尽管多数大学生都有过AI工具的使用体验,但与庞大的使用基数相对的,是许多大学生在AI工具影响职业工作的可能性上产生的不安。“在网上查找素材的时候,发现已经有AI作品混在里面了;走在路上也能看到很多商家的宣传图采用了AI绘画。”一名美术专业的大学生表示,AI工具的横空出世让一些本应具备相当专业性的工作降低了门槛,这也让她对自己今后的就业前景感到焦虑。

近期,AI工具的滥用问题一直饱受关注。在内容创作领域,AI工具赋予了绘画、文学等类型更快捷的创作方式,也因此引来专业人士对此的质疑——目前该领域的AI工具仍处于依靠学习他人作品、标签化内容进行生产的阶段,过度同质化的产出内容是否将消磨人类在艺术领域的创造力?对此,王泽宇认为不必担忧:“在艺术创作中,AI技术仍然只能作为一个被提前填充了审美范式的‘工具’而非具有独立审美的‘生产者’来使用,现阶段的AI工具仍不足以取代人类在艺术创作中的独特地位。”

“科学技术是处在不断地发展之中的,AI工具就是现阶段科技集中发展的体现。”王泽宇通过“摄影技术发明后,绘画艺术不但没有消亡反而衍生出多种新流派”的例子进行说明,他表示,新技术的出现或许会对传统技艺造成冲击,但也同样会在使用者的不断探索中催生出更符合时代的艺术形式。

今年7月,国家网信办联合多部门公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通过对生成式AI服务实行包容审慎和分类分级监管、明确数据处理要求等方式,引导规范生成式AI技术良性发展和应用。

© 版权声明
广告也精彩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