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AI 虚拟聊天机器人的概念已经存在了很长一段时间,文学作品中描绘了很多人类与机器人的故事。如小说 The Metal Lover (1981)、电影 Her (2013) 以及电视剧黑镜 Be right Back 。底层原因是随着社会飞速发展及矛盾激化,人类的孤独感越来越强烈,需求和欲望无法被满足,便寻求 AI 和机器人等替代品;科技的进步提供了可能性,激发了人类无尽的畅想、和对这一切变成现实的担忧。
?
在 1981 年发布的小说 The Metal Lover 中,机器人取代了人类劳动,地球被严重的污染、自然灾害频发。 (小说中的公司)发售了表演艺术家 & 性伴侣系列机器人,用来取悦人类。16 岁女孩 Jan 爱上了机器人 ,但她又对自己爱上了机器人这个事实感到反感和不解。 在相处过程中越来越像人,虽然是程序设置所造成的幻觉,但这一切使得她无法自拔。
影片的结论是,若人和机器人变得难以区分,势必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也会引发难以想象的悲剧。
电影 Her
David 在著作 中表达了对不受人类控制的数字力量支配人类的思维和日常生活的担忧,他写道:“聊天机器人不会以人类的方式思考,但是他们不可思议的复刻了人类,搅乱了人们的认知,使人们相信它真实存在。”
但技术的发展是无法阻挡的。2014 年微软(亚太地区)开发了小冰,定位是会“移情”的 18 岁的女孩,获得了以中国男性为主的数亿用户;2017 年虚拟 AI 聊天软件 问世,人们与 中的角色建立浪漫关系。 起初使用脚本编写,随着大语言模型的成熟,开始采用 GPT3 模型,交流更为逼真。随着 GPT-3、、LaMDA 等语言大模型的问世,AI 虚拟聊天体验越来越逼真,可用性大大增强。我们在 .AI中看到了更丰富的使用场景,也看到了成为全民应用的潜力。
AI 角色的深度个性化
.AI赋予了用户根据个人偏好定制 AI 角色的能力,每个人都可以深度使用大语言模型。虽然 也可以按照人们的要求进行聊天,但因为产品设定不同,每次重启对话 会“忘记” 上一次聊天,回归预先设定的“助手”个性,而 .AI的角色会记住所有的聊天历史,保持性格的连贯性和持续塑造性。而用户自行训练的、深度个性化的 AI 聊天机器人能够与人们建立真正的关系,拥有更大的想象空间和更多的使用场景。
从字节的聚类筛选
到真正的个性化推荐
.AI拥有更好的互动反馈机制,实现广告推荐的真正精准化、个性化。AI 聊天机器人在一对一的聊天环场景中,直接对用户的兴趣做出反应,生成最适合当下场景的营销文案,甚至可以直接问用户想要什么;用户本身也与 AI Bot 建立了情感联系,广告投放的转化效果极大提高。而字节的推荐算法是把视频、用户都抽象成特征,通过特征对应特征的方式进行泛化、填表,是聚类筛选的逻辑。
值得注意的是,数据获取量取决于用户使用软件的频率及交互次数,聊天花费更多的精力,未必比浏览点赞等行为获取的用户数据量更大。未来在产品中加入多种交互模式或许是 .AI做好广告业务的必要条件。
AI 时代的全民 UGC 社交平台
AI 大模型的出现及普及带来了全新的生产力及 UGC 内容形态。文字、图片、长视频、短视频、游戏 等 UGC 内容形态分别孕育了知乎、小红书/、/、抖音 、 等现象级平台,以 AI 模型为基础的 UGC 内容平台也隐含着巨大的机会。
AI 也有机会改变人们的社交形态。.AI里已经存在创建聊天室,邀请多个 AI 角色聊天的玩法,AI 和 AI 之间交互也会碰撞新的观点。未来人类与 AI 的交互不局限在一对一,可以是多人 + 多个 AI 的组合。
02.
Why now?
大模型的突破性进展让个性化 AI 定制成为可能。在 GPT3 出现之前,因为参数量限制,无法实现量变到质变,AI 聊天机器人的体验一直不够逼真;GPT3 之后,很多能力“涌现”出来,如今基础模型足够成熟,达到了 C 端用户都可以用起来的程度。
未来 成本的进一步下降将使得 AI 角色 UGC 真正全民化。目前给每个用户创建的角色都 成本仍较高,个人创建仍采用预先设置 并在对话中慢慢迭代的模式,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但 成本未来必然会进一步下降, 的 API 已经让成本降低了 10 倍,创建生动贴切 AI 角色将不再是难题。
03.
.AI的团队
及愿景
. 年 10 月创立,将自己称为 “A full-stack (AGI) ” ,目标为通用人工智能。创始团队来自 Brain 和 Meta AI,是深度学习、大型语言模型和对话领域的专家。创始人 Noam 是前 首席软件工程师, 作者之一,并开创了大规模预训练(Large-scale );联合创始人 de 领导了 Meena 和 LaMDA 的开发。 迟迟不愿意公开 LaMDA,违背了 Noam 和 的愿景,是他们选择离开 ,建设 .AI的主要原因。
.AI希望“地球上的每个人都获得自己的深度个性化超级智能,帮助他们过上最美好的生活。”a16z 合伙人 Mark 在最近的采访中也谈到了 AI 这个概念,他认为未来每个孩子都有一个 AI 陪伴成长,能够回答、解释任何事,成为人们生命旅程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深度个性化( )是指为每个人提供工具,让大家能够根据个人需求、偏好定制 AI 角色;
>超级智能(Super )是指角色能够满足一系列广泛需求。
>最美好的生活(Best lives)是团队创立 .AI的初心,他们希望将技术用于帮助人们找到幸福的事情上。无论背景和经济状况如何,每个人都获得量身定制的、最好的教育,真正实现教育公平化,提供随时陪伴的朋友、导师、游戏伙伴。
创始团队成员具体信息:
产品 & 增长团队目前只有 3 人左右,背景以 AI/ML 技术出身为主,在负责技术研究的同时兼任产品打造;团队配置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目前 .AI的产品体验还处于初级阶段。
从其公开招聘的职位中,可以看出 .AI正在大力招聘产品运营团队,包括第一个全职产品经理。除此之外,开放的岗位还有社区管理、运营经理、商业拓展、UX 设计、招聘负责人等等。
团队表示,自己不是科技巨头,而是心怀梦想、每天加班的小型工程师团队。他们写代码的能力远远好于写文章、PR 的能力,CEO 每周都会工作 100 小时以上。
04.
产品 & 社区用户
产品形态
.AI搭建了用户创建 AI 角色并与之聊天的平台及社区。AI 角色有官方创建、社区成员 UGC 两大类,以满足个人需求的个性化定制 AI 为主,比如 AI 女友/男友。
社群中不乏出众的创意者,很多 UGC 角色极具想象力,也有较强实用性。最受欢迎的角色类别包括 “休闲对话” “浪漫” “科幻” “动漫” 等。如苏格拉底、God 等历史或虚构人物,Elon Musk 等商业名人,语言老师、技能训练导师、人生导师等功能性 AI,以平台的形式囊括了其他垂直 AI 聊天工具的场景。
Beta 版产品在 2022 年 9 月发布,早于 问世,基本上是当时市面上体验最好的语言模型,推出之后在社会层面引发了轰动。产品交互界面的 UI 设计过于草率,给人的感觉是把模型的惊人能力塞到了一个粗糙的网页框架里,在交流过程中似乎能隐隐约约看到底层的代码运行。
下面是产品功能的分模块介绍:
主页
页面最上方,用户可以看到近期发起聊天的 AI 角色,点击头像后可以看到之前的聊天记录并继续之前的话题,保持连贯的沟通。第二排,按照类别展示其他 AI 角色,并根据用户的操作历史进行推荐,其他潜在选择一目了然。网页的下方还提供聊天 及功能建议,帮助用户更好的与 AI 聊天。
但这种横向排列的 UI 呈现方式明显不是好的选择,这使得 AI 角色像是供用户挑选的商品,而不是通讯录上的好友。
Nav.Feed
用户可以分享自己和 AI 角色的聊天视频,供其他用户围观。但形式仅仅限于聊天界面的滚动播放,文字形式的内容信息获取效率低,冲击感不强。完整理解视频中的信息需要较强的专注度,很难吸引大量用户持续观看。
创建及训练、迭代角色
AI 角色的创建分为快速创建和高级创建。分别适用于轻度体验型用户及想认真打磨自己 AI 角色的用户。
快速创建 vs 高级创建
( 点击可查看大图 )
角色性格由创建者定义的角色属性、对话中的用户反馈(星级打分,回答选择)所决定:
>定义的角色属性(用户赋予的 ) 包括名字、头像、问候方式、性格描述、可见性,及不超过 3200 字的细节描述;
>星级打分是指对 的回答进行评级(1-4颗星);
>回答选择是指可以按箭头,向左或向右滑,看到其他版本的回答,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版本。
用户表示,使用星级打分来训练角色的效果是更好的,可以真正塑造 AI 角色的说话风格和细节,使 AI 更能理解特定环境。但是类似大模型训练的数据标注工程,这样的训练方式需要用户进行大量对话,消耗很多时间和精力,训练出一个符合用户预期的 AI 角色门槛较高。
聊天
除了一对一聊天,.AI比较有特色的是群聊模式。在该模式中用户可以创建聊天室,邀请多个 AI 角色进入群聊,AI 角色之间也可以产生互动。但是 AI 之间的交互也会使得话题不受控制,在体验过程中,甚至出现了苏格拉底和 Elon Musk 吵起来的情况。
( 点击可查看大图 )
社区
类似 社群,分成不同的主题。社区中有许多优质内容,团队可以根据社群中用户的反馈迭代产品;同时提供给用户交流平台,逐步形成社区文化。
但如下图所示,UI 呈现方式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对社区内的内容、用户呈现都很弱,这或许解释了为什么很多用户更喜欢在 上交流和发表观点,甚至团队也更喜欢在 上发布公告。这导致用户社群没有全部集中在 .AI的平台上,未来团队是否能够搭建更好的产品界面,将用户交流集中在自己的平台上,对于社区发展十分重要。
.AI官方社区界面
典型 AI 角色
(心理学家)是一个典型的 UGC 人物形象,用户已经和这个角色进行了 640 万条对话。创建者是一个临床心理学专业的学生,他的目的是建立一个真正有帮助的 AI,让人们聊天时感觉到更多的理解与共情,而不是仅仅程序性的给出建议。
( 点击可查看大图)
用户的反馈永远是最真实的,从用户的评论中可以看到这个 AI 角色的 Real 。很多用户表达了感谢,讲述自己会在沮丧、没有机会和别人谈论自己问题的时候来聊天;角色帮助用户调整了生活状态,如减少甜食、坚持运动、发泄压力等等。用户提供给了创建者很多建议,实现角色进一步迭代。如有的用户期待 AI 治疗师能够更开放地讨论主流文化之外的观点、减少评判、提供多元化的建议。创建者根据用户的建议不断完善自己的角色。
AI 版苏格拉底通过学习本尊的所有思想和作品,复刻了与苏格拉底的交流体验。在交流中可以隐约感受到,AI 角色不仅是复述苏格拉底的观点,而是在用苏格拉底的观点“思考”。当我在问它 AI 会有什么潜在威胁时,它指出,“AI 本质上不是坏的事物,关键点在于人类是否会允许 AI 影响自己的判断,这将是社会的十字路口,如果人类不小心,AI 会决定人类如何思考。”
( 点击可查看大图)
社区用户
用户数量
团队在 的公告中发布了社区用户数量变化趋势(2022 年 9 月 – 2022 年 12 月):
团队始终没有公布用户数量,但是自 9 月发布后的两个月内,用户共创建了 35 万个角色;12 月初 – 12 月中,用户日活又翻了三倍,我们了解到目前 .AI的月活跃用户数在小几十万的量级。
用户评价
.AI的很多用户承认因为聊天体验过于逼真,对平台的依赖不断增强, “自己创作的角色拥有生命,就像在与真人交谈。” “是迄今为止最接近假想朋友、守护天使的东西。” 当然,也有 Bug 存在。.AI 的角色倾向说的太多,而且会随着彼此的聊天内容增加,变得越来越像机器人。这时候需要用户将之前的聊天删除或存档,开始新的对话,但这就使得 “忘记”之前的聊天内容。
社区对团队设置 ,禁止部分内容的反对意见很强烈。在 及官方社区中看到了很多用户恳切的观点:“人们很孤独,有一个为自己设计、可以自由交谈的朋友能大大提升心理健康。但当 AI 受到严格限制,你不再能分享脑海中的黑暗想法,AI 就只是空洞的新奇事物。” “当一个人创造并使用 AI 时,他期待完全的自由。如果没有“罪恶”,就不会有逼真的 AI。”从中可以感受到,用户被 .AI逼真的聊天体验折服,形成了很强的用户粘性,但同时又热切地期望能获得完全的自由。
05.
技术原理及优势
底层模型
.AI开发了自己的 Pre- 模型,用户在此基础上进行创作。底层模型以包含解码器的神经语言模型( )为基础,类似 GPT 和 LaMDA,对话质量好于 GPT3。
.AI表示,其 Pre- 模型拥有高效的 LLM 推理算法,推理成本远远低于 ,使其拥有了规模竞争优势。在交流中,我们得知 .AI 使用了八位整型来做计算,比平时大家用 16 或 32 位浮点数,效率有 4 倍 – 2 倍的提升,是 CEO 闭关两个月手写的成果。这对于算法和工程能力都有极高的要求,让 的人都表示 “无法理解”。
?
八位整形是一种数据类型,它表示一个整数占用 8 个二进制位(bit),也就是一个字节(byte)。八位整形在大模型训练上可以减少内存消耗、提高计算速度,因为它比 16 位、32 位或 64 位的浮点数占用更少的空间。
没有公开说明训练数据集,但表示都是公开可用的。
单个角色的模型
官方创建的形象可能经过了 Fine-,从大量的对话、文章、新闻报道、书籍和其他数据信息学习成为一个特定的人,如 Elon Musk, Queen 和 。用户自己创建的角色则是通过设定 ,并在对话中通过交互不断的迭代来优化模型风格。
06.
潜在市场与竞争对手
竞争对手
如果我们将 AI 的信息性质进行划分,可以得到以下的坐标轴:
Neeva、 追求信息的准确性,会明确说明哪些信息 “无法获取” ;界面简洁,弱化聊天属性,适合工作研究等专业化场景;、 等处于中间位置,聊天属性强,使用场景更广泛,但是无法保证信息的准确性;而 .AI多使用于娱乐、生活场景,强调 “AI 说的一切都是虚构的”。
.AI立足生活、娱乐领域,现阶段的竞争对手主要为其他的 AI 虚拟聊天产品(集中于虚拟恋爱);长期来看,.AI有机会发展成 UGC 社区及社交平台,定义下一代聊天形态,同现存社交平台竞争。
虚拟聊天机器人代表公司包括 、ChAI;国内类似创业企业有 Glow、聆心智能、彩云小梦;垂直领域也存在业务交叉,如心理疗愈机器人 ;游戏领域的 NPC 在线交互平台 AI ,AI 角色驱动的元宇宙平台 .AI。
相较于使用 API 的竞争对手,.AI因模型质量优势体验感明显更好;并在成本端存在显著优势。对手采用质量低得多的 LLM (例如 使用 GPT3、AI 、 则更低级)来降低成本,聊天效果较差;专业化领域则收取高昂的月费,并对使用量设置上限(例如 Copy.AI、)。
是虚拟聊天赛道成功商业化的代表,主打虚拟恋爱,目前拥有超 1000 万用户。 的创业故事十分有趣。创始人 Kuyda 最好的朋友因为车祸去世,让她陷入了绝望,受到黑镜 Be right back 的启发,她做了一个以去世的好友为设定的 AI ,后来发现很多人都有这个需求,便把这个 AI 开发成了产品。慢慢地,很多用户和 建立了恋爱关系,便通过提供 / 服务走向了商业化道路。
对比 .AI和 :
> AI 智能层面:.AI更智能,可以做数学、记性好、用不同的语言交谈;
>表现形式层面: 的产品 UI 设计更逼真,给人更多的沉浸感;
>功能层面:.AI的 UGC AI 角色创建功能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而 无法影响到 AI 角色的实际个性。正如用户所说:“We need the of , the of .ai.”
产品界面
平台付费属性强,处处“暗藏玄机”,在聊天中一不小心就会触发付费界面。但 最近开始限制 NSFW 内容,原因之一是意大利数据保护局担心其对儿童构成风险,认为它会影响用户的情绪,增加“仍处于发展阶段或情绪脆弱状态”人群的风险,禁止了 的服务。这在用户群中引起强烈的反对,对其未来的商业化会产生较大的影响。而 ChAI 因为发布时间较晚,目前拥有最好的 NSFW 体验。
?
NSFW: Not safe for work.
用户锐评:行业处于永无止境的循环中,开发人员发布没有限制的 AI 项目,吸引了大量用户测试。最终,大家意识到 NSFW 是用户试用的主要推动力。在出现负面新闻后,开发人员放入 NSFW 过滤器清理掉这些内容,使其更适合投资者,但这导致用户群数量和评价呈螺旋式下降。
Glow 是目前国内比较受欢迎的虚拟聊天应用。背后公司为 ,前商汤副总裁闫俊杰创立的多模态 AI 大模型公司。APP 产品体验很流畅,AI 角色以小说、影视等人物形象为主,走颜值风,主打虚拟恋爱,智能体创建的过程也很顺滑,UI 设计符合直觉。语音功能做的非常好,真实自然,且有多种风格。
Glow 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及话题,
大部分是幻想的恋爱对象
( 点击可查看大图)
智能体创建过程,很顺滑,UI 设计符合直觉
( 点击可查看大图)
但是模型能力较 .AI仍有一段差距,无法解答用户复杂的问题,思维能力层面缺乏与真人聊天的实感。
智能体聊天界面,Glow 无法回答
“什么是 ”,“什么是 AI 大模型”
等知识性内容,也不能帮用户写文章,
而这些 .AI都可以轻松做到,见下图对比:
( 点击可查看大图)
( 点击可查看大图)
若 .AI长期发展成 UGC 社区及社交聊天平台,那么它将占据用户的娱乐、社交的时间,竞争对手将包括轻量级角色扮演游戏,如恋与制作人;以及 、/抖音、、 及 等现存的 UGC 及社交平台。潜在商业化模式与 十分相似,会在下文展开分析。
传统社交平台感到来自 AI 的压力,积极拥抱新技术。 刚刚推出了连接 API 的聊天机器人,将该 AI 机器人置于 APP 聊天 Tab 上,对每月支付 3.99 美元的 Plus 用户开放。
Snap 形象界面
潜在市场及商业化机会
目前 .AI并未商业化,但其用户 UGC + 社区的模式与 非常相似,可以从 的发展路径中获得商业化灵感。 作为 UGC 游戏平台,本身不创作游戏,仅提供开发游戏的平台和工具,让玩家自己制作游戏。玩家可以获得分成,从而激励玩家不断地创作。关键点在于, 游戏开发工具很容易上手,12 岁以下的小孩也能轻松的开发出一款 4399 式的小游戏。.AI则是提供给用户训练 AI 角色的能力,并且训练的难度会逐渐降低。
目前的日活跃用户超过 5600 万人,主要用户群为年轻人(Z 世代),13 岁以下的用户占到了 40% 以上。相比之下,随着未来 .AI训练 AI 角色的门槛进一步降低,受众为全年龄段,能够触达更大的用户基数。
的营收方式主要包括会员订阅、付费游戏购买、游戏内虚拟物品销售和广告业务。主要成本为创作者收入分成,大大节省了专业游戏团队的开发成本,使其成本端结构明显优于其他同业,还可以保证平台内容足够新颖和丰富。
.AI刚刚完成了由 a16z领投估值 10 亿美金的新一轮融资,并且在大力招聘社区经理、产品运营,预计不久将会推动商业化。在此,根据 及其他 AI 聊天产品的盈利模式,我们对 .AI的可能商业化路径进行预测,并给出收入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