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刺激下,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AI面试来对求职者进行初筛。AI面试的优点显著——低成本、高效率、无接触。
不过对于求职者而言,如何才能在面试中获得人工智能的青睐,正成为求职者一门需要掌握的新技能。
已逐渐习惯线上授课、线上招聘的年轻毕业生们,对AI面试的接受程度普遍较高,但仍表示不适应。同时,求职者们对AI考官的机械表达以及考察判断力有所质疑,不少求职者一边学习研究面试技巧一边“吐槽”。
01
面试者困在AI系统里
即使没有经验,但在得知自己被安踏的AI面试刷掉时,秋秋也并不意外。
“缺乏眼神交流的面试本来就不容易被适应,再加上AI面试通常会通过面试者的神态、语气来考察他们的性格特征,这些都让我在面试时更不自在。”提起AI面试时,秋秋吐槽道。
同样经历了被AI面试淘汰的,还有今年刚刚毕业的法学硕士Lucy,“把我刷掉的那场AI面试,每道题的答题要求只有1分钟,时间非常紧张,不像在真人面试时没有时限,因此我没有来得及答完,就这样被刷掉了。”
微博上也有网友吐槽,“AI面试面完了,稀碎,嘴在前面跑,脑子在后面追,服了!”
除了容易紧张、时间紧迫之外,应聘者们还对AI面试的视觉效果颇有微词。“除了颜值超高的应聘者,其他人在AI面试平台上显示出来,大都比较失真,比较丑。” Lucy表示。
Lucy还谈到,据她了解,AI面试关注的维度不仅仅是应聘者的言语、神情、仪容仪表,甚至还包括周围环境,“面试者不仅需要注意自己的穿着打扮,还要整理身后的背景环境,最好收拾得干净一些,这些似乎都会影响评分。”
AI面试系统涉及的技术问题,也是被很多秋招生吐槽的点。Lucy表示,“有些AI系统不够流畅,容易卡顿,这也会直接影响到面试者的分数。因此,对于面试的人来说,至少要找到网络稳定、收音效果较好的设备来完成AI面试,尽量避免硬件造成的问题。”
而AI面试官在面试过程中,提出的“套路性”问题,则让应聘者在参加过海量面试后,作答逐渐“机械化”。
今年秋招,Lucy一共参加了10家公司的面试,其中3家是AI面试。参加了30次面试的秋秋,则经历了7次AI面试,涉及的企业包括嘉士伯、金佰利、优衣库、上海农商银行等不同领域。
秋秋表示,很多快消品牌、银行领域的AI面试题目都大同小异,类似于“你在工作过程中遇到过什么困难,你是如何解决困难的?”等。
社交平台上,也有不少应聘者对此吐槽道,“你在团队协作中有没有出现过沟通困难的情景,你是怎么解决的?结果怎样?”等套路问题,是AI面试中常遇到的,在熟悉了流程过后,好好准备一下常规题的模板答案,认真背诵,没准就能过关。
逐渐找到规律的秋秋表示,通过准备小红书上网友分享的快消品牌、银行等企业的一些AI面试题库后,自己也慢慢总结出了一些答题经验,“带着这些技巧上之后的AI面试‘战场’,我确实不那么惧怕镜头了。”
“在有了经验之后,其余的6次AI面试我都顺利通过了。但同时,我感觉自己越来越像一部在不断重复答案的机器了。”秋秋无奈地表示。
据了解,在整整7次的AI面试中,秋秋经历了语音回答、AI虚拟人形象问答,以及HR配音三种不同的AI形式。
“我记得特别清楚,HR配音的公司是渣打银行上海分行。”秋秋表示,AI面试的多样性,超出了自己的想象,“但我还是更喜欢真人面试,AI面试,总让我觉得缺少了招聘的一丝人文性。”
02
AI面试,优势在哪?
尽管面试者对AI面试的抱怨颇多,但近年来,AI面试却颇受企业的青睐。
这背后,或是因为AI面试可以降本增效、不受物理束缚、考察内容多元、可降低人为招聘偏见等特点。
事实上,AI面试最初诞生的动因,就是其招聘的高效与低成本的特性。
AI面试最早起步于2009年。彼时,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世界500强中的许多企业开始大规模裁员,求职市场竞争加剧。大量岗位供不应求,但企业被迫降本增效,倒逼人力资源部以尽可能少的人力来完成招聘工作,AI面试应运而生。
不过,随着经济的复苏与市场对AI面试需求的减缓,AI面试在接下来的10年里,并没有在全球得到迅速普及。
但自2020年以来,在疫情的影响下,尤其是后疫情时代的到来,AI面试再次因人力资源部的降本增效需求,走到了台前。
欧莱雅(中国)校园招聘负责人Zeyu介绍,2020年,欧莱雅就在管培生的招聘中引入了“HRTPS”的AI文本分析系统,“我们之所以采用AI文本分析系统,就是因为招聘过程中,简历的申请量非常大,我们需要高效、精准地匹配候选人。而HRTPS刚好可以满足高效、多元化的初筛需求。”
猎聘旗下AI面试产品“多面”的相关负责人也透露,多面AI面试可以在24小时内快速进行超4000人次的面试,约等于3名面试官不停工作48小时的工作量。
值得关注的是,包括多面在内的多个AI面试产品,均可以智能回答应聘者常问的一些问题,比如“企业待遇”“企业办公地点”“公司福利”等,“这些问题由招聘企业定制,我们打造的虚拟面试官进行答疑,方便候选人在AI面试阶段就完成对企业的初步了解,同时也可以起到后续节省HR面试时间的作用。”多面相关负责人表示。
与此同时,AI面试的益处还在于可以对应聘者有更多维度、更细致地考察。
田娟娟介绍,以智联招聘旗下AI面试产品“易面”为例,其能够捕捉到硬技能、软技能、性格、动机四大模块的岗位素质,“硬技能主要捕捉外在因素,如普通话、个人信息、动手能力等;软技能层面则包括沟通、学习、抗压能力;性格方面能捕捉的有世故性、坚韧性、宜人性等;动机方面则包括内驱力、职业认同等。”
此前,36氪曾报道,对于第一个入局AI面试赛道的美国公司来说,一场30分钟的面试下来,其系统甚至可以从15000+个不同的维度(包括肢体语言、语言模式、眼神活动、做题速度、声音大小等)得到关于候选人的个数据点。
Zeyu也提到,欧莱雅AI面试考察的主要是候选人是否具备学习能力、共情能力、判断力、复原力与职业抱负这五大能力,HRTPS刚好可以从这五大潜能出发去评估人才,“比起传统的、仅仅通过简历中的经历和背景来初步筛选的方式,AI面试显然考量得更加多元。”
除此之外,AI面试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人为招聘存在的评判偏见。
除了容貌、地域等单维度偏见因素外,多面AI负责人介绍,多面会收集面试者的多元化信息,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评判,“比如,一张初中几何试卷,A考生答了70分,B考生答了80分,但A是6年级小学生,而B是高中生,那我们会结合两个因素,得出一个更公平的判断。”
03
硬币两面—市场火热与公平性存疑
提到AI面试,于2004年成立于美国犹他州的,被认为是网络招聘的先驱之一。
的业务前身是为雇主提供视频面试服务。2014年,推出了AI 面试服务。该公司官网显示目前已经服务了美国的800 家企业。
除了AI面试服务外,的业务线还包括职前测试、游戏评估、编程测试等,价格按照客户所需的功能模块和需求量进行定制,有年费订阅制和按使用量收费两种方式。
2020年,披露的营收大概在6500万美元左右。
在国内,研发AI面试技术的公司也有了一些代表,如滴孚科技、e成科技、魔镜(猎聘旗下AI面试产品)、近屿智能等。
除此之外,一些人力资源企业也在参与进这个市场。招聘服务创业公司诚需猿于今年11月上线了最新版的 “远程筛选”产品,帮助企业网罗优秀人才。
智联招聘则于2020年推出“AI易面”。它将人工智能技术与模拟真实面试场景融合,结合视频、语音、语义等,对候选人人才画像进行解析。
目前看,国内AI面试厂商的盈利模式,多为按分钟、面试次数以及套餐订阅等方式收费,也提供有面试官形象定制、定制化部署等额外的增值服务。
行业呈现火热,但用户中间,对AI面试的公平性一直存在着怀疑。
2014年,亚马逊开发了AI筛选简历的工具,其训练数据样本是过去10年内亚马逊收到的简历,不过这个AI工具出现了性别偏见问题,更倾向在软件开发等技术工种中招聘男性,并将所有带有“女性”词汇的简历降级处理。2017年,亚马逊解散了该研发团队。
2022年,亚马逊又将AI融入到招聘中。亚马逊自称,在最初的测试中,新的机器学习模型成功地防止了种族歧视和性别偏见。
这只是AI面试带来的系列问题中的一个。
还有的人担心,AI面试会青睐那些擅长视频面试的人,而可能会排除掉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优秀的人。
上述某消费公司HR方玲就坦言,AI面试对部分候选人来说,会影响求职者的发挥,减少AI面试系统内的机械感是不可避免的问题。
所谓机械感,指的是在面试过程中没有即时互动,求职者不能像真人那样能够看到面试官的反馈。有人就认为,AI面试这种机械化一问一答的形式更像升级打怪,不像是在面试。
方玲就透露,她们公司在尽量弥补这一问题,会尝试创建一个真人形象,运用语音合成技术打造一个类真人的面试体验。同时,还会配合研发部门,更细致、更准确地刻画理想候选人的形象表述、性格特征,通过代码的形式提升匹配度,在初筛阶段,达到尽可能高的匹配效率。
此外,还有一个一直被求职者所诟病的问题是评判标准的不清晰。有人就表示,自己一个表情或动作稍微放松了下,就会影响最后的面试结果。
针对这一问题,行业里也呈现出会更加优化AI面试系统情感计算模式的动向。
04
AI只是传统面试的补充
随着AI面试在招聘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求职者们研究AI面试技巧的热度也不断提高。在小红书、抖音、微博等平台上看到,今年以来,有关AI面试的攻略正逐渐成为热门内容,AI面试流程、视频录制小技巧、AI面试题库及答题模板等均收获上千收藏。
然而,在采访中,不少求职者表示,即使能够较快适应AI面试所提出的新要求,但面对AI面试官,仍会感到不自然,同时对AI面试的效果也有所怀疑。
“你最有挫折感的事情是什么?”这个问题,小张已经被3家公司的AI面试官问过了。小张说:“在AI面试时遇到重复的问题会很烦躁,因为要在镜头前反复录制一个回答。而且这本来是一个很感性的问题,放在一个人与人有情感互动环境中说出来会比较自然,但AI面试官只会机械地发出‘我已经收到了你的答案’,并没有交流性的回应。”
AI面试缺乏互动感,让李小嘉认为求职者很难真正展现自己的优势,也不如面对面的交流更有针对性。丁丁则认为,求职者只是在根据指令完成任务,没有主动性。
“当下AI面试产品,更多是作为传统面试的补充,还不能替代人。”田娟娟表示,求职面试终究是人与人直接的互动,AI技术的支持更多是提供一些参考,提高面试效率,录用决策还需要人来做最终把关。
李杏果提醒,求职者应避免以标准化的简历投递所有应聘岗位,要更加重视自身的真才实学,凭借岗位所要求的素质在AI面试中脱颖而出。同时,AI面试也会分析求职者的价值观、求职动机等因素,以形成全面了解,求职者需要针对性地进行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