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今年暑期档热播的电视节目《我是未来》、《机智过人》,让普通消费者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场景应用有了全新认识。神眼特工、模拟画像专家、声音博士、智能无人机,以及高能机械臂、蠢萌蜘蛛机器人、投篮机器人、作诗机器人、智能物流仓储机器人等一系列代表人类最顶尖智慧的机器人们悉数登场,让已有60年发展史的人工智能今年迎来大面积爆发。
而在人工智能消费层面,如今人们已经能够享受到Echo音箱、天猫精灵、长虹CHiQ人工智能电视等带来的便捷体验。在家电领域,电视产品凭借天然的显示屏优势和用户大数据积累,已然走在人工智能应用的最前端。
人工智能交互,”快、准”两字诀让伪AI遁形
计算机功能的强大众所周知,但用户要和它对话必须学习复杂的使用方法。交互不便捷,功能再强大我们也不能称其为人工智能。在具备了云计算、大数据、高级算法所有这些必备技术的情况下,达到人工智能还缺一步人机自然交互,否则只能称得上是一个高度智能。
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伟表示,使用不便捷绝不是人工智能的初衷,当人工智能电视行业市场火热的同时,不乏混杂大量伪智能产品,消费者体验掌握”快、准”两字决,辨别真伪AI。
目前在网上商城可以看到,带有人工智能电视字眼的产品型号占比已接近30%,而从制造端获得的数据看,人工智能电视产品实际渗透率还不到5%,这其中的水分太大。业内人士指出,如今有不少电视只是增加了简单语音操控的电视就贴上人工智能标签卖。而实际上,看个片语音无法识别指令或者识别不精准,最终还得用遥控器在搜索栏搜,既费事又费时。伪人工智能电视的盛行无形中伤害了消费者的感情,对行业发展造成的不利影响。
行业专家指出,人与人的交互主要通过语音、动作完成,现阶段的人机语音交互已经非常成熟,并得到广泛应用。人们常见的软体形式从最早的苹果siri,到微软小冰,到现在的科大讯飞,百度语音,技术都在不断升级进步。而长虹智能语音技术的市场应用也要追溯到7年前,自2016年全球首台长虹CHiQ人工智能电视上市以来,基本上每隔半年进行一次技术升级,现阶段已经发展到AI 3.0,一直朝着更便捷、更快、更精准的交互发展。
回顾人工智能电视领域的语音交互,也经历了遥控器介质、手机介质,直到近期长虹CHiQ电视Q5K首家推出”远场语音”+”声纹识别”,不用遥控器或手机,在5米的距离,直接对着电视机说话,电视机识别用户身份,屏幕反馈推送信息,进行交互,极大的方便了用户操控,缩短了交互操作时间。
技术多牛不重要,消费者只关心使用方不方便
任何一项人工智能都集成了目前各行各业的顶尖技术,对消费者来说是高深的、难懂的。然而,作为消费者来讲,只要用起来方便就好。
比如,在人工智能技术出现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内电视产品形态是互联网电视、智能电视。部分互联网电视企业更是主打硬件配置更新和开发加载无限多的内容吸引眼球。一台完整的电视系统内包含了直播、点播、音乐、教育、瑜伽、图片、游戏、网页浏览等等庞大的内容信息,然而想听个音乐至少要点击二级或三级页面,录入搜索完成,才能播放,耗时耗力,用起来就像一部电脑,为了方便操控甚至还有厂商为电视配备了键盘、鼠标、游戏手柄等外设,用户也从此陷入复杂繁琐的操控历程。这应该是电视制造企业转型以来的一个迷茫期。
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彻底打通了电视的任督二脉,只要你对着这款超薄时尚的电视说”我想看那年花开月正圆”,什么也不用做,3秒以内,电视屏幕直接显示《那年花开月正圆》视频,这就是长虹最新AI 3.0人工智能电视Q5K的独特之处。甚至你只是说”花开月圆”,电视仍然能精准推荐给你《那年花开月正圆》视频。长虹CHiQ产品经理陈科宇介绍说,这看似简单的使用场景下,背后是远场语音、语义理解、模糊检索三大人工智能技术在支撑,而这背后更有强大的算法和数据支撑。
中国电子商会消费电子产品调查办公室一项针对彩电新技术的消费认知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彩电市场比较热门的OLED、量子点、激光、人工智能几个新技术中,消费者认知度排序分别是人工智能38%、%、量子点12%、激光8%。人工智能可以说是今年社会关注度最高的话题之一,而从2016年开始,长虹发布全球首台人工智能电视以来,彩电行业已经全面开始人工智能的布局、落地,到今年,人工智能电视产品更加成熟,阵容更是不断壮大。
著名家电专家、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分析认为,操作简单、能与人对话、通过大数据自主判断决策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逐渐渗透到各个生活场景。智能生活大背景下,传统单纯的高画质、好音质、超大屏、多内容不足以支撑电视机作为家庭娱乐中心的地位。人工智能为彩电注入新的生命力,实现便捷操控,多功能应用,家电互联等,巩固电视机家庭娱乐中心地位。不具备人工智能技术的彩电,将沦为没有活力的显示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