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百度、字节、商汤、中科院旗下紫东太初、百川智能、智谱华章等 8 家企业和机构的大模型产品已经首批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备案,可正式上线面向公众提供服务。
据了解,国内已有11家大模型陆续通过此备案,其中北京 5 家,上海 3 家率先上线,广东省 2 家和其他省市 1 家也将陆续开放。据悉,广东地区获批公司分别为华为、腾讯,科大讯飞及其他地区获批产品。
8月31日,在免费榜上,“文心一言”冲上了榜首,百度官方显示,文心一言上线首日用户突破100万大关,此外,百川大模型、智谱清言、商量也在同日开放了使用。
搭乘政策利好的快车,国产AI大模型从狂热到正式上线效率可见一斑,面向C端的对话式应用产品吹响了号角,带动了更大的B端产业大模型陆续落地变现,“百模大战”的风已经吹向了“百模应用之争”,有关于商业化的真正较量才刚刚开始。
在这八家大模型公司中,百度的“文心一言 ”是动静最大的。在政策落地后,百度文心一言率先宣布向全社会全面开放。在8月31日登顶苹果APP Store免费应用下载榜首,对于文心一言的工具类型定义为“你的智能助理”。此前,文心一言在内的多款大模型产品均需要进行内测申请。3月16日,文心一言正式开启内测,首批用户可以通过邀请码登录并在文心一言官网体验产品。7月初百度上线了文心一言苹果版App,届时用户仍然需要获得内测资格才能体验到相应功能。
据悉,与自3月16日最早开启的内测版本相比,当前“文心一言”版本已经迭代至3.5版本,相较于3.0版本,训练速度提升了2倍,推理速度提升了17倍,模型效果累计提升了超过50%。
百度之外,北京地区还有四家大模型同样获批,分别是抖音的“云雀”、百川智能的“百川”、智谱华章旗下的“智谱清言”以及中科院旗下的“紫东太初”。
其中,由前搜狗CEO王小川创办的百川智能大模型发展速度最为迅猛。成立仅四个月,百川智能便相继发布了三款通用大语言模型,分别是可免费商用 70 亿参数量大语言模型-7B、参数量130亿的大语言模型-13B-Base、对话模型-13B-Chat,以及参数量530亿的大语言模型-53B。
自8月31日起,用户可以登录官网进行体验。百川智能称,截止8月31日,-7B/13B 两款开源模型在 下载量已突破三百万。
另一家互联网大厂字节跳动旗下的基于云雀大模型开发的 AI 机器人 “豆包” 从8月中旬开始小范围邀请测试。用户可通过手机号、抖音或者 Apple ID 登录。“豆包” 提供聊天机器人、写作助手以及英语学习助手等功能,它可以回答各种问题并进行对话,帮助人们获取信息。
清华系 AI 公司智谱华章的生成式AI助手 “智谱清言”也于8 月 31 日在各大应用商店上线,用户可通过苹果App Store、安卓主流商店下载,或在微信小程序中搜索“智谱清言”体验其功能。据悉,该助手基于智谱 AI 自主研发的中英双语对话模型 ,经过万亿字符的文本与代码预训练,并采用有监督微调技术,以通用对话的形式为用户提供智能化服务。目前,“智谱清言” 已具备 “通用问答、多轮对话、创意写作、代码生成以及虚拟对话” 等丰富能力,未来还将开放多模态等生成能力。
中科院旗下 “紫东太初”自 9 月 1 日面向公众开放服务,定位为跨模态通用人工智能平台,拥有视觉、文本、语音多种模态,基于全栈国产化基础软硬件平台建立。目前,“紫东太初” 已在文本创作、医疗、物流、政务等多个行业实现应用落地。
另外,上海地区的三家获批上线的大模型分别为,商汤的“商量 ”、的“ABAB 大模型”以及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的“书生通用大模型”。
作为最早一批研发大模型的科技公司,商汤科技的大模型 “日日新”旗下AI聊天机器人“商量 .0”于 8 月 31 日正式开放,用户通过官网注册使用: ,可体验文本编辑、数理计算、编程等功能。四个月前,商汤大模型“日日新”正式面世,包括自然语言处理模型 “商量”、文生图模型 “秒画” 和数字人视频生成平台 “如影” 等。而据悉,初代版本商汤商量 1.0是千亿参数的大语言模型的聊天机器人产品,拥有语义理解、多轮对话、知识掌握、逻辑推理等综合能力。
此外,由前商汤科技副总裁、通用智能技术负责人闫俊杰创立的研发的ABAB大模型,也从8月31日起全面开放服务,用户可以登陆“开放平台”率先体验。该模型从今年3月开始面向企业用户开放API平台,支持文本和语音模型的服务调用。据了解,大模型能力适用于逻辑推理、文本续写、文案生成、内容摘要、代码生成、知识检索等大多数文本处理相关的场景,并且还提供声音大模型能力。目前,开放平台已接入超百家付费客户,提供办公协作、互动娱乐、客服、搜索、教育等十余个行业场景。
另外,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的书生大模型,是由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联合商汤、香港中文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发布通用视觉技术体系 “书生”()。如今,书生大模型体系参数已达千亿级别,包括 “书生・多模态”、“书生・浦语” 和 “书生・天际” 等三大基础模型,以及面向大模型研发与应用的开源体系。
除了已经获批上线的这波大模型,其他几家也已经完成了备案工作,据悉、阿里“通义千问”、360智脑以及也已完成备案工作,预计在未来一周左右陆续开放。由科大讯飞研发的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也已经于9月5日凌晨面向全民开放,随即“讯飞星火”App登录各大应用市场,用户可以直接注册使用。
在大模型即将全面放开之际,一场不可避免的用户流量争夺战也掀开了帷幕。截至发稿据七麦数据显示,9月5日,刚刚宣布向全民放开的“讯飞星火”App登顶苹果App Store应用商店免费榜首,下载量预估为6534次;更早宣布开放的文心一言则从8月31日开始连续四日霸榜第一,对应下载量最高曾达到31.3万次左右;上线当日智谱清言App在苹果应下载量则为3832次。
毋庸置疑的是,大模型的推广标志着生成式AI监管进入新的拐点,政策东风已至。
从2023年4月《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公开征求意见,中央、地方的大模型相关政策陆续发布。6 月 20 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同时公布《境内深度合成服务算法备案清单》,至此,生成式 AI 大模型领域应用落地配套监管正式开启。
7 月 13 日,国家网信办联合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科技部等七部门公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该管理办法自 8 月 15 日起施行,总体体现了监管与鼓励并重的策略。自该办法施行后半个月,首批大模型开始陆续上线。政策红利之下,生成式人工智能执行效率尽显。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政策中提到,提供具有舆论属性或者社会动员能力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展安全评估,并按照《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履行算法备案和变更、注销备案手续。
在业界看来,相较于稀缺牌照管理模式,当前践行的“备案制”管理模式将更好激发国产大模型的自主研发活力,进一步推动大模型生态应用落地。
而人工智能作为创新性技术,发展过程中具备诸多不确定性,需要不断发展出办法来解决问题。政策利好下,大模型的全面放开,将直面用户和市场,意味着更多的用户反馈将“协助”推进大模型的迭代。
首批11家大模型的获批上线,大模型正式进入市场推广阶段。也意味着AIGC技术、监管和应用模式进入了阶段式成熟期。
根据麦肯锡《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经济潜力:下一波生产力浪潮》报告,如果将分析的63种生成式AI应用于各行各业,将为全球经济每年带来2.6万亿至4.4万亿美元的增长。这一预测还未将所有的生成式AI应用计算在内,若将尚未研究的应用计算在内,生成式AI所产生的经济影响可能会翻倍。
早在今年3月,英伟达CEO黄仁勋就曾高呼AI迎来了“时刻”。但生成式大模型要成为AI界的,还需要实现终端落地。需要厘清的是,就像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安卓、IOS系统一样,在人类迈入下一个AI时代,基础大模型将成为新的“安卓、IOS系统”,在此基础上构筑起下个时代的应用软件。
在2023百度云智大会上,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也提到,移动互联网时代操作系统只有安卓和iOS,但特别成功的应用却很多,只有在大模型基础上产生足够多的AI原生应用,才是一个健康的生态环境。他表示,模型本身是不直接产生价值的,基于基础大模型开发出来的应用才是模型存在的意义,对创业者来说,“卷大模型没有意义,卷应用机会更大”。
此前王小川也曾表示,将在明年一季度百川计划推出第一款面向个人的 “超级应用”。而此前,他曾在媒体见面会上表示,百川智能 “未来不只有一款超级应用,(更多产品)正在研发的路上”。
在阿里巴巴2024财年第一季度财报会上,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表示:“今天做大模型的公司不少,在中国,往后无非是两条路,一条是像阿里,和云一起,基础模型是普惠的,让更多的开发者来使用;二是企业从基础模型入手,但对某些领域聚焦,这取决于相关企业在该领域数据的质量和规模,“我想会有一大批这样的企业,从大模型起家,而后进入特定领域。”
以GPT为目标,国内大模型们的商业模式持续清晰起来。当前包括文心大模型V3.5、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V2.0、智源悟道V3.0、紫东太初全模态大模型在内的版本正在陆续更新,在面向C端,可以实现文本生成、知识问答、数学、逻辑推理、代码以及多模态能力的输出。在开启大规模推广应用后,随着数据反馈叠加升级,国产大模型的学习能力将不断得到提升。
此外,基于大模型的B端应用也在逐渐清晰起来。当下对于已经拥有大模型的公司来说,大致分为三条腿走路。一方面通过将大模型融入现有业务中,以提高产品竞争力,另一方面通过出售大模型API接口,向企业按照使用次数收费,此外,还可以直接向传统企业输出大模型行业解决方案实现商业价值。
在AIGC的B端落地应用上,海外市场首先打开了想象。科技巨头微软率先将集成并应用在了自身搜索业务上,推出了,引发了搜索功能的代际变革。与此同时,微软还将AI大模型与办公软件结合,打造了人工智能加持的 ,大幅提升用户创作、编辑和分析的效率。
在国内市场,和微软路径如出一辙,百度率先将文心一言的对话应用模式集成在了自身搜索服务中,在搜索栏添加了AI助手功能;在另一个C端用户使用频次较高的产品百度网盘上,百度也基于文心大模型,做了系列升级“云一朵”,通过自然对话“云一朵”可以实现帮助客户快速总结知识、翻译文档,内容创作等功能。据悉,自8月31日百度网盘的云一朵业务全面放开后,已经累计使用用户数超过600万。在对外输出大模型能力方面,百度和WPS的合作也是一个例子。WPS通过百度智能云千帆大模型平台接入了“文心一言”推出了中国协同办公赛道上首个生成式AI应用WPS AI,当前WPS已经具备全新升级的智能文档、智能表格、PPT演示等便捷功能。
百度之外,阿里的也具有代表性,在发布大模型“通义千问”当天,旗下钉钉率先介入了大模型并进行了全面改造。一周后,钉钉召开了2023年春季钉峰会,推出了基于阿里巴巴通义千问大语言模型的稚嫩功能产品集成,在快捷激活文章创建、会议纪要总结、图像生成、构建钉钉小程序和机器人训练等AI功能上做了更新。随后,这一能力面向企业开放测试,实现了应用落地。近期,钉钉又开始将其内置AI功能开放内测给C端用户,受邀内测的个人版钉钉用户将拥有AI“小二”智能助手,实现文章大纲、营销文案、视频脚本等文档写作功能的尝试。
阿里的更大野心还在产业端,此前阿里曾表示要用大模型改造电商业务。
站在更大的商业应用市场来看,推出行业大模型是趋势也更具行业价值。当前已经有包括百度、腾讯、讯飞、华为在内的大模型大厂进行行业大模型的研发和应用。
腾讯、科大讯飞、华为此前在不同场合提到,它们已面向十多个行业发布了数十个、甚至上百个大模型解决方案。 也宣布,其面向企业客户的开放平台已接入超百家付费客户。
大模型应用能力加持下,AI科技企业规模化营收未来可期。
根据微软财报显示,2023财年,微软智能云收入超过了1100亿美元,其中Azure占比首次超过50%。在联合Open AI发布了企业级 GPT-4云服务助力下,不到四个月,其客户数量实现了翻倍增长从5月中旬的4500名一跃至当前的11000名。增长速度之迅猛令人咋舌。
相比之下国内科技公司的业绩增长尚且未能实现大规模跃进,但已经呈现出增长之势。根据百度2023年二季度财报显示,二季度百度智能云的收入达到了45亿元,同比增长了5% ;根据商汤披露的半年报显示,借助大装置的算力、“日日新”大模型体系的大语言模型及文生图模型研发,上半年,商汤生成式AI相关收入实现670.4%的增长,收入贡献占比超过2成。
随着新一轮大模型的开放落地,标志着从人工智能迈向通用智能的里程碑式进步,将有望推动中国大模型的快步前进,在各行业场景中落地生根。在这场应用层的较量中,谁能率先抢到更多筹码,才能在大模型时代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