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在和煦的四月,全国各地英语专业院长、系主任和外语教育专家齐聚蓉城,参加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上海外国语大学和四川大学主办,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承办的第十六届全国英语类专业院长/系主任高级论坛,围绕英语类专业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展开热烈研讨。
开幕式上,四川大学副校长姚乐野教授代表四川大学向大家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统筹安排。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强调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本次论坛的主题契合党的二十大精神,也是高等外语教育界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胸怀国之大者,勇于担当的具体体现。接着,姚校长向与会代表简要介绍了四川大学。四川大学创办于1896年,历史悠久,办学规模大,学科种类齐全。学校一直高度重视外语学科的建设和英语专业的发展。近年来,学校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加快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加大创新复合型人才培养力度,努力把四川大学外语学科建设成为致力于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的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外语学科。
上海外国语大学校长李岩松对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四川大学以及全国外语专家给予的大力支持表示诚挚的感谢。李校长指出,建设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加快建成教育强国是新时代、新征程的目标和使命。为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服务,更是中国外语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专业本领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是外语类专业化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本质体现。学科的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题中应有之义。近年来,上外主动把握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基本内涵,提出了培养“会语言,通国家,精领域”的卓越国际化人才的发展理念,把推动外语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外语人才高质量培养作为实现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探索途径。李校长指出,新时代的外语人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应不断深化外语学科体系建设,以高质量的外语教育,不断地推进教育现代化,努力培养出融通中外的高质量外语人才,为中国学派的建设与中国话语的国际传播,为构建全球治理的中国模式,为新时代中国高等外语教育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孙有中教授在致辞中从“强国建设,教育何为”的问题引导大家思考“强国建设,外语教育何为”。他重点谈了对于高教司武世兴副司长向外语界提出的五个方面意见的理解。一,创新推动外语教育思政建设:课程思政并不是喊口号,我们对其重要性和意义要深入理解,大力推进“三进”工作。二,在“四新”建设中推动外语教育创新:新文科的建设,通过学科交叉推动知识体系、教材体系的创新。对于外语教育来说,要融通中外,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三,聚焦关键领域涉外人才培养:国际传播人才、国际法治人才、国际组织人才、国别区域人才。四,打造面向新时代的外语核心课程体系:基础学科101计划——本质是加强核心课程建设。五,以数字化构建外语教育新生态:技术如何赋能教学创新,可以利用数字平台建设自主学习资源,建设虚拟教研室等。孙校长认为,中国高等外语教育海阔天高,英语类专业大有可为。我们要凝心聚力、携手同行,立足国情、校情、学情,遵循外语教育教学规律,深化改革,守正创新,在推动外语教育高质量发展,在更好地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中谱写中国高等外语教育的新篇章。
开幕式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校长查明建教授主持。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社长孙玉编审主持了外教社“传播新时代”数字平台发布仪式。该平台的目的是利用数字技术,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促进二十大精神进教材,助力课程思政教学,今年9月新学期可正式投入使用。该平台有三大特点:“共建共享”“即插即用”“随时更新”,未来将分英语专业、大学英语和高职英语三个模块打造。随后,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院长王欣教授为大家做了平台的详细介绍。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高外语教师育人能力,英语专业教指委发起了英语类专业课程思政优秀教学设计案例的征集活动,得到了全国高校英语类专业的积极响应。活动征集到了近百个优秀教学设计案例,覆盖了英语类专业的各类课程。经过几轮评审,评选出46个优秀案例。本届论坛上举行了颁奖典礼,由湖南师范大学曾艳钰教授主持。在不久的将来,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会将这些案例结集出版。本次活动必将对英语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起到示范引领作用,促进新时代英语类专业的高质量发展。
主旨报告环节邀请了六位专家进行发言。
湖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蒋洪新的发言主题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外语教育与改革之思考”。蒋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外语教育新的变革。我们亟需大力发展外语教育,持续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阐释中国特色,真正让世界读懂中国,为中国式现代化营造有利的舆论环境。最近,引起了社会高度注意。外语教学要大力加强、提质增效、服务国家战略。在教育理念上,要更加突出国家整体外语能力建设;在培养规格上,要更加突出国际专门人才的培养,着力培养复合型人才;在课程设置上,要更加突出高质量课程和实践课程的设置;在教学手段上,更加突出现代信息技术赋能。新时代,外语教育应不断深化改革,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的具有家国情怀、有全球视野、有专业本领的复合型人才,开启科技人文时代跨学科研究和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从最近非常火热的话题展开,从学习进化的视角看对学习的影响。是一个全新的知识工具,它的出现开启了人脑之外的智慧,对学习必然会产生深远影响。他认为,人类学习的本质是学会价值判断、思维工具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这些无法被人工智能替代。由于数字世界的出现,人类教育将拓展到促进物质世界、数字世界、精神世界之间的连接。的出现,对于学习的利弊空间一定是同比例打开的。人类的学习正在进化到新的阶段——超级学习。学习将更多样、更公平、更自由、更充满想象力。正如习总书记所说:“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倪馆长认为,我们将超越特定知识的学习,更加关注学习的品质;教育的方式方法需要有重大的调整;对于学习者而言,学会选择已经成为学习的核心能力;对学习内容的升级创新,学生可以学习以前无法学习的内容;新的知识工具应该要导向人的多样化。
四川外国语大学校长董洪川教授以“新时代新征程背景下外语教育的战略意义与学科使命”为主题进行了发言。他首先抛出了近年来的热议话题:“要不要学外语?”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如何加强外语教育,如何教、如何教,值得思考。新时代我国的外语教育上升至国家语言战略层面,关注点是“了解世界”“参与全球治理”“让世界了解中国”。接着,董校长从人才培养类型的角度谈论新时代外语学科的新使命。第一,外语教育仍然须“守正”;第二,外语学科人才培养走出传统单一的对象国语言文化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外语+人才;第三,外语学科要适应人工智能与AI时代潮流的人才需求,开启语言智能理论与应用人才的培养;第四,外语学科应努力培养国际传播人才,培养能对外讲好中国故事的人才,在国际产生“话语引领”的作用。为实现中国式外语教育现代化,我们要加强顶层设计,实施分类分级人才培养;加强“关键语种”建设与重点区域研究,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加快国际传播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守住外语“看家本领”,才能培养出国家需要的新型外语人才;坚守创造力培养,合理利用AI成果。
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校长查明建教授的报告主题为“英语专业高质量发展与知识体系、学术体系建设”,详细介绍了学科体系、学术体系、知识体系、课程体系等概念的内涵和关系。他认为,“守正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原则。通过守正,为外语学科专业创新发展建立身后的学科专业基础;通过创新,发掘学科专业潜力、激发学科专业活力。首先,我们需要树立学科意识,明确学科体系、知识体系、学术体系、专业体系、人才培养体系的关系。在外语学科中,英语专业举足轻重,是外语学科的风向标和形象大使。查校长介绍了外语学科的五大研究领域(学科方向),并提出要按五大学科方向来凝练专业建设方向,夯实和拓展专业内涵。我们要不断完善英语专业的知识体系和学术体系,打造体现专业品质和进阶性的本硕博一体化课程体系,引领外语专业的发展,整体提升我国外语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水平。
山东大学王俊菊教授的发言围绕“新文科理念下的外语类专业多元创新发展”展开。新时代,外语教育的属性和定位、外语人才的内涵和范畴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外语学科和外语专业需要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王教授认为,当下应该站在中国的视角来理解“新文科”;新文科建设的目标也不应局限于人才培养,而应该上升到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国家战略和时代需求的层面;新文科建设的内涵在不断丰富,外延在不断拓展,路径也越来越多元。接着,王教授分享了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在新文科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上的改革创新和探索实践和取得的成效。外语教育应始终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要坚持目标导向推进涉外人才分类培养,打造面向新时代的外语核心课程体系。王教授提倡在守住外语专业优势的同时大力创新,让外语专业在国家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上海外国语大学王欣教授的发言题目为“以人文化课程体系改革推动英语专业高质量发展。”王教授开篇便提出,要持续深化英语专业人文化改革。教师传授英语知识的过程也是帮助学生完成品格塑造的过程。王欣教授向大家分享了上外英语学院的人文化教学改革成果。此外,要充分发挥课程体系建设的动能。王欣教授提出,要以系统观与整体观来建构课程体系,以课程体系为抓手,从建好单门课程到建设课程群、课程链。在教什么方面,要合理制定教材使用策略,做好教材内容评估,激发教师主观能动性。在怎么教方面,王教授分享了上外英语学院的实践,提倡教学方法的创新。她表示,要全面推进英语专业高质量发展,依托英语专业的(区分度、辨识度)、(包容性)、(合作)等特性,培养英语专业区别于其他专业的国际传播能力,推进学科融合、技术赋能,建设有对话、有争鸣、建构共情、凝聚共识的教学学术共同体,培养研究型拔尖人才和高素质涉外人才。
大连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常俊跃教授、深圳大学副校长张晓红教授和华东师范大学杨延宁教授分别主持了上、下午场的主旨报告。
下午还举行了四组平行论坛专题报告,分别是:新文科视域下的英语类专业内涵建设与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课程改革与教学创新;国家需求引领下的话语能力与国际传播力建设;数字化转型下的教师专业发展与素养提升。华中科技大学徐锦芬教授担任平行论坛总结汇报主持。
论坛最后,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社长孙玉编审致闭幕词。他对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悉心指导,主办方四川大学和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他认为,本届论坛深入推进了课程思政理念,让大家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有了更明晰的认识。要做好课程思政融入教材,我们面临的任务还很艰巨,需要发挥教育从业者的智慧。在数字时代,如何用数字化手段赋能外语教育,在未来人工智能的时代,教育的意义何在,这些都值得我们思考。本届论坛,近30位与会专家实虚结合,结合各类数字平台、语料库、大数据的应用,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纷呈的报告,令人获益匪浅。
闭幕式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副社长黄卫副编审主持。
论坛开幕前夜,“外教社英专沙龙”首站活动成功举办。沙龙凸显融合形式:圆桌+对话,台上+台下,线上+线下,邀请了八位嘉宾聊书,聊教书,聊教学团队,聊英语专业的坚守与突围。在线观看人次超12000。
本届论坛以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引领国家外语教学改革,推动英语类专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培养,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为目标。相信与会代表们通过相互砥砺切磋,交流启发,对英语类专业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有了更深的理解。让我们共同为构建面向世界与未来的外语教育新发展格局汇聚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