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银行的数字化转型并非一蹴而就。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不同于以往的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注重对银行内部业务流程的管理,目的是改变传统作业模式,实现业务处理自动化,提高服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而银行数字化转型则是对传统业务模式的重构,重点在于重塑银行组织管理体系,创新商业模式和底层技术架构,优化银行经营策略、产品服务方式和组织协同机制,借助数字化技术连接不同场景入口,创造直达客户体验的产品。
一是适应数字经济的企业文化与组织架构。企业文化方面,传统的商业银行建立在保守的风险文化基础之上,而数字化强调创新,这种二元的文化出现在同一体系内,需要融合、发展,才能发扬光大,因此企业文化的再造需要兼容并蓄的方式。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银行需要构建全新的企业文化,将银行的最顶层业务战略方向和科技结合起来,设计转型的蓝图、路径,快速迭代,不断试错,充分发挥自有优势,确定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路径。创新组织架构方面。数字化浪潮在改变传统业务模式的同时,也在改变着银行内部的管理模式。“数字化”一方面拉近了银行前中后台组织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也使得“业务”与“科技”的边界愈发模糊。因此银行需要考量如何将业务、管理和科技的人才合理分配,在保障安全、稳定、高效的同时,最大化发挥“数字化”创新能效。二是建立敏捷、稳定并重的技术架构。当前银行业面临着服务升级、精益管理、转型优化的新阶段,众多金融机构都开始尝试推行“稳态”“敏态”并行的信息科技战略。一方面,银行业的监管要求、风险控制和传统开发特性决定了保留其传统稳态业务的必要性,另一方面互联网模式兴起导致竞争日益激烈,需求的变化频率增高,以及对业务的响应速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催生了银行业敏态管理发展的必要性。
稳态业务与敏态业务在金融业将会长期并存。这两者的科技模式差异较大,需进行分类管理,分别采用不同的运作模式、组织模式、技术架构。必须要从战略层面把握好“传统业务”与“创新型业务”之间的有序平衡。三是完善的数据资产化能力。首先,深化数据治理。数据治理是数字资产化的核心问题,它是组织中涉及数据使用的一整套管理行为,需要厘清谁(Who)能根据什么信息、在什么时间(When)和情况(Where)下、用什么方法(How)、采取什么行动(What)等问题。在银行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需要持续开展数据治理工作,不断提升数据质量,增加数据维度,打通数据与应用通道,提升数据挖掘整合能力。其次,统一数据入口与出口,全面提升数据资产管理与应用能力。建立“数据湖”,统一数据入口。从分散各处的数据源中提取数据,将所有数据均以结构化的形式存储在“数据湖”中,提高组织对数据的利用效率,保持灵活性和敏捷性。建设大数据应用基础体系,统一数据出口。为提高数据标准和质量,我国应建立反欺诈平台、金融知识图谱平台、外部数据管理平台以及与私有化大数据云平台等,统一数据出口,形成标准化数据资产管理。四是建立高效的数字化营销和运营能力。
首先,统一营销渠道与平台。借助移动平台技术来提升客户体验、提高服务效率,减少客户去实体营业点路上和线下排队等候的时间耗费,并扩大服务客群的覆盖范围。坚持“移动优先”战略,将银行业务全面归集到统一移动入口,打造一站式综合金融移动服务平台。同时优化客户体验用户界面(UI),完善客户交互。其次,提升数字化客户交互。从“产品驱动”转向“客户驱动”,从客户视角出发,重新梳理和定义核心客户旅程,并持续推动敏捷、快速、端到端的数字化流程再造。探索“非接触”服务模式,深化金融科技应用,致力于提供嵌入生活、实时智能响应客户需求的金融服务,提升金融级安全和智能化服务能力。再次,实现数字化客户运营。从客户体验的角度,形成与客户实时联动,及时发布产品信息,打通获客渠道,增强用户粘性,实现从获客到活客到获利的全流程管理。同时从数据集中化管理的角度出发,建立起高效的、贯穿前中后台的业务流程审批、资源配置、线上风控等整个闭环有序的管理体系,实现智能化运营管理。五是培养健全的数字化风险管控能力。随着银行信贷业务的数字化和线上化,银行传统的风控流程因繁琐且成本较高,已经难以满足个人和企业信贷数字化的新需求。同时,伴随业务的线上化,新的风险也随之出现,特别是信贷欺诈行为显著增加,传统的风控模式也难以应对这种新型风险。
大数据风控可分为个人风控和企业风控。个人风控可依托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客户风险进行及时有效的识别、预警、防范;企业风控则基于大数据和知识图谱技术,整合企业工商信息、合规情况、关系族谱等信息,来改善企业信用评级的状况。大数据风控技术的应用,可以降低银行风控成本,提高征信效率,实现信贷的贷前、贷中、贷后全链条自动化、智能化,提升个人征信的广度和精度,并丰富企业信用体系。六是培养开放的生态(场景)构建能力。数字化与金融科技的应用,促使金融机构、互联网公司、金融科技公司等机构间形成了生态合作的新模式、新业态,以开放银行为基础构建生态圈和业务场景,已成为银行数字化转型的重点内容。
零售端的开放重在打造一站式闭环服务平台。适应用户习惯的变化,商业银行积极通过小程序类、线下扫码、商家生活号、商户在线服务方式,联合生活场景的合作伙伴提供非金融类服务场景,增强客户体验、提升客户粘性,逐步从提供金融产品角色转变为“综合类服务的集成商”。在这种思路下,银行以科技赋能为基础,以客户为中心,将线上线下结合,围绕客户金融及生活消费需求打造全方位一站式闭环服务平台,在此基础上,构建智能网点、微银行、电话银行等渠道在内的多元化、全方位客户服务体系,简化零售业务的办理流程,提高运营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企业端的开放侧重生态圈和业务模式打造。产业数字金融是指以产业互联网为依托,以数据为重要生产要素,在产业政策指导下,利用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数字技术手段,为特定产业提供数字化投融资、支付结算等综合金融服务的新金融业态。在实践中,产业数字金融服务包括了业务场景化、资产数字化、风控智能化和经营服务生态化(经营服务生态化是指通过产业场景和融资场景聚合,生态对接,构建经营服务数字生态,实现产业数字金融生态各方共享共创)等四个基本环节。
总体上看,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转型是一个渐进且充满挑战的过程。不管是观念、意识的转变,还是文化、理念的培育,亦或是从客户思维到用户思维的转换,都需要在日常工作中不断体会和深化。如何做好自身的数字化转型,并没有标准答案和方法,但可以明确的是,数字化转型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并非某一个部门或者条线的责任,而是一场由内及外的自我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