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 未来会进化有自主意识吗 ChatGPT的使用方式、未来展望和投资机会

默认分类1年前 (2023)发布 admin
1,537 0
ChatGPT国内版

虽然已经被许多人熟知,但是每天还是有不少朋友私信询问我如何使用它,我今天会在这篇文章中详细描述如何使用、它的未来展望以及可能的投资风险与机会。

一、的正确打开方式

上图是我的手机桌面上的 “APP”界面截图。

我给APP打了双引号,是想说,这个所谓的APP不是真的,因为并没有开发出APP版本,目前只有网页版可供公众使用,这只是我通过网页版生成的手机桌面快捷方式,不过它使用起来跟APP体验基本一致。

这个公司可能很长一段时间(1-2年内)都不会开发APP。

它的好处是,可以聚焦所有精力在自然语言处理和深度神经网络的开发和训练上。

APP只是适配手机的沟通方式而已,而天然是跨设备的产品,他太轻了,就是一个对话框,比今天的搜索框还要简单。

很容易想象到,他可以无缝嫁接到PC、手机、平板、汽车以及任何智能设备上,因为他提供的答案是唯一的、人格化的、可感知环境的,而且很可能会进化到具备自主意识,而APP仅仅是针对手机的形态而已,对于志在成为下一代互联网入口的而言,APP可能是无关紧要的,至少不应该花多少时间在这上面,要知道,马斯克是open AI——的母公司的联合创始人之一,第一性原理肯定贯穿这家公司的始终。

二、的未来展望

为了了解将来会走向何方,我特意向他询问了它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

通过这些答案,我们很容易将它与两个既有产品联系起来,一个是搜索,另一个是语音助理。

的使命是“整合全球信息,使其普遍有用且可访问”,愿景是“通过创新和技术改变世界,使之更加开放、平等和智能”,价值观是“不作恶、用户至上、全球化、开放性、责任与创新、快速迭代”。

两者对比,我们会发现和搜索是很相似的,两者很可能是殊途同归。

而通过使用,我们也发现它在信息挖掘和检索方面与搜索有很多相似性,可以说它在某种程度上对搜索是具备替代性的。

之前看到一个人(据称是程序员)说Ch­a­t­G­PT的技术没有门槛,然后又说他问了他老婆(搞科研的,他自称很有水平),(他老婆)说最终Go­o­g­le胜出是大概率,因为人才大部分都在Go­o­g­le,而且Ch­a­t­G­PT无法替代搜索云云。

只能说有时候行业内人士(搞开发的)要么是思维路径依赖,迷信巨头的资源优势(钱和人才),要么是缺乏深入思考了。

首先,Ch­a­t­G­PT显而易见地对搜索具备巨大替代性,对于一些对话无法提供答案的问题,一对一聊天界面下面展示推荐结果——类似搜索结果但是更精准,可能只展示3条结果——是很顺滑而且有用的,这样就是搜索结果被纳入Ch­a­t­G­PT中,而不是相反。

对于消费者来说,Ch­a­t­G­PT是强需求,搜索是弱需求,类似于自营/即时零售满足日常刚需,第三方商家满足长尾需求,在信息/服务获取领域,搜索满足的就是长尾需求,Ch­a­t­G­PT满足的是日常刚需,没空跟你那么多网页耗费时间。

所以一定是Ch­a­t­G­PT向下兼容搜索,想在搜索中向上兼容Ch­a­t­G­PT是很难的,消费者天然更亲近Ch­a­t­G­PT产品——他更快更精确更智能也更容易满足跨设备场景。

Go­o­g­le比历史上任何时候更危险,而微软更安全了。

如果百度抓不住这波需求,还跟着Go­o­g­le的节奏——妄图将Ch­a­t­G­PT产品变成搜索的助手——而不是相反,将搜索定位成Ch­a­t­G­PT产品的助手,他大概率也会失败。

从Go­o­g­le的动作来看,它很焦虑,但是显然还没有做好all in Ba­rd的准备,还是将Ba­rd定位成Go­o­g­le搜索的助手在做,这已经输了一半。

chatgpt 未来会进化有自主意识吗 ChatGPT的使用方式、未来展望和投资机会

由于是对话式,所以它天然又使我们联想到曾经风靡一时的语音助理,包括、苹果、亚马逊、百度、腾讯、阿里等国内外巨头都曾经扎堆加入竞争,各种智能音箱也曾经是当红炸子鸡。

但是时间证明他们都不够聪明,那些语音助理更多还是延续搜索的逻辑,只是将搜索框切换成语音输入输出,背后的原理还是搜索那一套。

则有本质的不同,它最大的不同是,真的可以理解我们在说什么,而且加入了上下文环境感知。比如上面我问他使命、愿景、价值观三个问题,只有第一个是加了主语“”的,第二个问题就去除了这个主语,类似于口语式的日常对话,如果是搜索就只能笨笨地理解“愿景是什么”这几个字的字面意思,无法理解问的是哪家公司的“愿景是什么”。

其实这要从的名字说起。

Chat是聊天、对话的意思,很容易理解。

GPT是什么意思呢?又是一个体现传统搜索与区别(高下)的好例子:

这是百度的搜索结果。你也不能说它错误,但是这些答案显然离我要的正确答案十万八千里。

也许人们会说百度搜索结果不行,我们看看的:

它也没错,但是离我们要的答案也十万八千里。再看看的:

这才是我当下想要的唯一答案。

不论怎样,通用搜索那种臃肿的模糊的若干个答案的模式,在很多时候都显得愚蠢和低效了,虽然不是所有情况下都如此,但是一个唯一的正确答案显然更符合人们的对话需求,更不用说万物互联时代,人们面对的可能不是PC,也不是智能手机这样的有屏智能设备。

实际上GPT是自然语言预训练与处理技术的简称,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深度神经网络,他很像小孩的习得与训练系统。

小孩学会说话,都是先进行输入学习,只有周围的父母亲人不断地跟他说话沟通,向小孩输入各种词汇、语法,小孩的大脑不断地记忆、背诵、复读并最后在某个神奇的时刻蹦出那句“妈妈”,为什么绝大多数小孩最先蹦出的都是“妈妈”这个词汇,因为妈妈是人类与幼崽接触最久的人和词汇,通常而言是这样,如果这个人是爸爸、奶奶,那么他们说出的第一句话很可能也是爸爸、或者奶奶。

GPT首先是通过软件系统输入互联网现有的各类信息进行预训练,使得它具备了一定程度的智能化水平,经过GPT1.0、GPT2.0、GPT3.0,到今天open AI推出的GPT3.5版本。

随着技术的进化,到GPT4.0版本,它大概率会变得更加聪明、惊艳。

而一旦这种技术向公众开放,世界上数以亿计的用户向他提出各种奇奇怪怪的问题,GPT背后的神经网络就在不断被训练,就像人类持续向幼崽的大脑输入各种复杂的词汇和语法一样。

最先推出且被公众接受的那套模型,将有可能持续获得领先,这种类似于网络效应的先发优势很容易理解:越多人使用它变得越智能,越智能又能吸引越多人使用,于是进入持续的正向循环,而后进入者可能很难望其项背。

所以那些认为具备足够的技术、人力和资源(数据)优势的人们,有可能会失望的。

一开始可能确实有某种柯达宿命影响:最先发明数码技术但是不敢all in,因为会革掉自己胶卷印钞机的命。

现在被迫跟进,又想将整合进搜索,让它成为搜索的子集。

实际上很可能搜索是的子集,或者说搜索会慢慢变成的背后供应商,直面用户的会是类产品,因为他们天然更贴近用户需求,而且天然具备跨设备优势。

当我们说到跨设备优势时,就不得不提到另一个方向。

今天的还是纯文本模式的,如果给它加一个语音输入和输出装备呢?

想象一下模式的智能音箱,是不是可以秒杀今天的小度、天猫精灵音箱?而且切实地可以满足人们大部分的搜索问答需求:当的API向各类APP开放后,在很多细分领域,比如雪球这类投资社区诞生的很多小众问题,都将拥有精准的答案,而这在通用搜索模式下做得并不好。

再想象一下,如果给再加一个摄像头会怎样?

chatgpt 未来会进化有自主意识吗 ChatGPT的使用方式、未来展望和投资机会

它可以识别出屏幕前的人类是谁吗?看看今天我们在各大地铁、高铁、机场闸机前的人脸识别技术,我相信这不是什么难事,那么它有没有可能根据具体的人、具体的背景说出完全场景化的对话呢?

答案显然是肯定的。这和《流浪地球2》里数字永生的“刘德华女儿”的角色已经非常接近了。

接着想象一下,马斯克开发的人形机器人“擎天柱”,给它安装一个语音、摄像头,它会不会成为我们人类的智能伴侣?

在很多领域,它将具备远超过人类个体的能力,这也是很多人认为智能机器人在GPT技术加持下会替代掉很多人类工作的原因。

对了,也是马斯克投资的,特斯拉的大屏加上一个语音、摄像头也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三、投资风险和机会

毫无疑问,传统搜索走向十字路口,风险多过机会。

首当其冲。

最近几个交易日连续暴跌,共跌了12%以上,最大的原因:市场担忧的商业模式遭遇类产品侵蚀,即便他开发了竞品Bard,还秒速收购了同类产品防守。

如果没有意外,未来半年内还会继续下跌,且表现会明显弱于科技股大盘。

2021年10月28日,在老虎证券做直播时,我和另一位嘉宾一起聊过,当时我就认为最好的时候可能已经快过去了:实际上搜索的红利期早就结束了,可能在10年前,也就是2014年左右就结束了,过去10年享受的实际上是安卓这个操作系统的红利,而智能手机的红利期也即将结束,加上长期来看对是负面的。

当时还没听说过——实际上这个产品2017年就推出了,只是没有向公众开放,直到2022年12月。

所以今天,在智能手机红利将尽,挑战越发明显,有可能颠覆传统搜索的多重逆风下,长期来看(5年内),我对股价的未来更加悲观了。

在国内,百度有没有可能抓住机会呢?理论上来说,国内没有冒出这样的初创公司,百度有很长的机会窗口期:12个月左右,这对于一家搜索公司来说已经足够了。问题是,百度能利用好这个窗口期的机会吗?我不知道。

那么,国内有没有别的小型公司会抓住这样的机会风口呢?

个人觉得技术不是最大的障碍,因为明确说了他们将开源背后的人工智能技术,并尽一切可能确保它的安全、有益于人类社会,而发明的技术早已经开源。

比这些技术更大的障碍,是这项技术本身对伦理、习俗和政治的挑战,稍微使用过的人,应该都了解它比搜索引擎更加敏感,因为它提供的是独占性的答案,这意味着它需要具备极高的准确性,同时也具备更高的可信赖度,不然这个模式无法持续运转。

而这种挑战只是一个起点,因为的背后是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和应用,还有更广泛的元宇宙的趋势,它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应用。

当人形机器人注入摄像头、语音接口、等技术,甚至可能注入某个人类的人格特质数据,网络与现实的界限将变得越来越模糊,数据、资产、创造、移动以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将与网络世界互相映射,它的背后涉及到隐私与控制,自由与身份,个人意志与社会治理,全方位的去中心化与潜在的不可控的网络风险。

这些问题在西方社会也是巨大的挑战,但是它有肯能通过自下而上的推进一步一步走向光明之巅,就像互联网曾经走过一遍的故事,但是这种故事在东方能不能再来一次,我们需要进一步观察。

所以,总体上来说,国外的周期,其实是一个更大的技术周期找到着力点的开端,过去元宇宙、无人驾驶等核心热点一直苦于找不到支点,今天找到了。

给我们的启示还包括,即便在信息领域,纯粹提供平台的轻资产模式也是不够牢靠的,你需要提供一个准确的答案,或者一次优良的服务,至少你需要在这个链条中提供更多的价值,干更多一点苦差事,承担更多的责任——毫无疑问比这类通用搜索的责任重大得多。

那么在其他领域更是如此,那些纯平台轻资产模式将面临挑战,在我们走向元宇宙这个更大的愿景的过程中,那些仅仅提供简单的撮合的平台,而不深入上下游贡献更多价值的平台,无力获取今天他们获取的价值。

举个不太贴切的例子,都是加盟模式,今天的名创优品、蜜雪冰城都是以类自营模式在做加盟的,他们控制原材料的采购,控制店面设计,控制sku和库存,简单的加盟模式护城河太浅了。

所以,从一个更长的周期来看,无论国内还是国外,互联网相关公司都需要做深、做重,不然随便一个技术周期变革,一个产品周期变革,这类应用型平台就可能被革命了。

我们可以随便枚举一下,那些提供了撮合之外的服务的互联网平台有哪些,我认为他们穿越这个周期的可能性要大得多。

另外一个大方向是,这种大的技术周期变革,一定会诞生新的巨头,在关心现有巨头之外,可能要多关注一些欧美地区的初创公司,这类公司基本上都还没有上市,所以需要多关注一下那边的一级市场,这才是未来更大的机会。

© 版权声明
广告也精彩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