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最近市场题材概念跌出,从到央企价值重估,从数字经济再到近期的6G以及温室超导,前者还没搞明白,后者已经占据各大媒体重要位置。各种题材概念满天飞,投资者难以逐一消化。这是股市一个长期的现象,也是考验学习能力以及投资能力的重要看点。不过,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从自己最擅长或者最感兴趣的方向入手,或者只关注一两个方向着手,从适合自己的角度出发,或许才是自己的投资方式。
上午同事在聊“温室超导”的话题,然后就有人说,中国股民真不容易,既要学习如何投资,还要学习层出不穷的各类新概念,新知识。可不是吗,今年以来,市场各类题材概念接踵而至,前脚还没落地,后脚已经来袭,真是让人应接不暇。
年初,概念横空出世,从此火遍全球,这就是一个自然语言处程序,是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但市场迅速发酵,一时间炒作不断。而后,中国特色估值体系开始发酵,中字头个股频频大涨,市场聚焦点再次转向央企板块。是什么,特色估值体系又有何特点?这些还没有来得及搞明白,数字经济开始走强,涉及面广泛的相关板块轮番炒作,投资者已经应接不暇了。这还没完,随后6G概念爆发,通信板块大涨,紧接着“温室超导”概念闪亮登场……
题材概念一个接一个,前者还没搞懂,后者已经展开。一个搞不明白,新的热点又出现,这可能是很多投资者都比较头疼的事情。那么,对于投资者来说,应该如何尽可能的去把握,或者找到适合自己的投资逻辑呢?实际上,每个投资者都有自己的投资倾向或者投资逻辑,对热点题材也有自己的不同看法。
对于很多喜欢追热点的投资者来说,确实很累,因为不仅要了解这些热点,还需要搞懂这些热点背后的知识点,如果没有一定的基础,在短时间确实难以掌握。针对这些投资者,可以参考券商的相关研究报告,能在短时间内了解相关内容和知识,并且根据相关建议做自己的投资。但切记的是,券商报告往往滞后,而且建议提出后可能也相对较晚,这个时候不宜盲目的跟进,以免“站岗”。更多的,还是在搞清楚的前提下,等待新的波段机会,或许更为靠谱。
而对于不太追热点的投资者来说,可能更关注题材概念的价值投资属性,那么就不必急于求成。对于自己熟悉或者感兴趣的题材概念,可以做一定周期的跟踪和深入了解,然后进行分析研究,在适当合理的位置,再做相应的操作。
总之,对于层出不穷的题材概念,投资者没有必要每一个都搞清楚、搞明白,很多时候并没有那么多精力,也没有那么多专业。可从不同的投资偏好,选择自身熟悉以及感兴趣的方向入手,选择一两个概念,进行跟踪和分析,或许会提高你的胜率。当然,对于有自己投资体系的投资者,可能也不会太关心不断涌现的题材概念,所以也就不会有太多的题材概念焦虑。
最后,实际上我们投资者应该更多的培养自己的投资框架,也就是要努力形成自己投资的盈利模式。经济是有周期的,股市也是有周期的,而行业也有自身的周期,每一个周期都有相应的特点和特征,进而适合投资和观望。如果对上市公司也能做一定的对比和分解,从而进行一定的筛选,那么其实投资并没有那么难,不断出现的题材概念也就不会让大家有那么的焦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