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研和SCI论文成为临床工作的副产品。
(,仅限于医生和生物科研者)
关键词:科研用途;;Q&A-18
(点击获取“日报”,提问或查看有趣又专业的问答)
本期推送的是网友“周公子”的问题:
你们用做什么?
正好2月20日杂志新闻版面发表了一篇很有趣的调查文章,给出了几个很有趣的结果。
1,大部分读者使用过
79.4%的读者使用过,其中8.4%每天都用。
2,科研部分主要用于头脑风暴、写报告、做文献综述及写研究论文。
是的,没错。已经广泛进入到了科研应用中。
尽管最多的读者(57%)只是探索下取个乐,但亦有大量读者已经开始使用为自己工作。
在科研用途中使用最多的依次为,头脑风暴(和神侃)占27%,写代码(24%)、写报告文稿(16%)、写文献综述(16%)、写研究论文(16%)!
还有10%让给自己做图片,另有部分读者让写基金申请书、做科学检索或写作业/考试。
在帮科学家们做什么事情?
针对杂志的调查结果,我们也问了,答复如下:
是一个大型的自然语言处理模型,可以在多个领域中进行应用。一些科学家可能会使用来:
1. 帮助他们生成自然语言文本,例如文章、摘要或报告。
可以利用训练过的大量文本数据,生成类似自然语言的输出。
2. 进行自然语言理解和问答系统研究。
可以帮助科学家理解自然语言输入并生成相关的回答。
3. 与进行对话以进行智能问答。
可以回答一系列问题,从简单的问题到复杂的问题,这对于研究人员在多个领域中进行实验和研究非常有用。
4.分析自然语言文本数据,例如情感分析和主题建模。
可以帮助科学家快速分析大量文本数据,发现其中隐藏的模式和关系。
这只是一些科学家使用的示例,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可能会在更多领域中发挥作用。
使用时,需要特别警惕的问题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的语言逻辑很好,但是内容却经常时错误的。也就是经常“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包括虚构一些不存在的参考文献。
关键是将人工智能视为帮助工作的工具,而不是完全取代工作。
对此,来自意大利米兰的退休生物学家 Maria 说:
“人工智能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工具。但是,它必须保留为工具之一。它的局限性和缺陷必须始终牢记在心并加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