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国内大火的相信小伙伴们都不陌生,就连央视新闻近期也推送了跟“斗智斗勇”的文章。相比去年AI作画的热潮,如今这个推出的聊天工具热度显然更高。更有人预测未来随着的完善,文字工作者要卷成麻花来保住饭碗了。但是,真有那么神吗?
每年一个AI热词
想了解得先认识一下AI。AI这个概念是一批有远见卓识的年轻科学家在1956年的一场聚会上提出的,当时他们在研究和探讨如何用机器模拟智能的一系列有关问题。而人工智能出现的目的,是让计算机这种机器能够像人一样思考,简而言之,就是赋予机器“智能”,让其变成“人类”。
小编认为,人工智能的出现有助于提高生产率,毕竟以人工智能的反馈速度来看,在没有bug、不论对错的情况下,其产出率是高于人类的(毕竟人类是复杂的感情动物,受干扰因素较多)。但由于人工智能受制于人类思考,因此不管是技术还是成熟度,都还在探索的路上。
而AI真正被大众重视起来,大概要追溯到去年,一幅AI画作在美国科罗拉多州博览会的一项美术比赛上获得一等奖的新闻。这个消息传出时,在绘画界掀起轩然大波,让不少画师瑟瑟发抖,纷纷感慨:“人类真的要输给AI了吗?”
因为作画需要大量的时间与练习累积,才能逐渐稳定、成熟,成为能驾驭单一或多个风格的画师。而AI仅仅是输入你想要的场景、风格,经过调整,即可出现令人满意的作品。这不仅对画师是一种威胁,对追求境界的艺术家来说,也是很难接受的事情。
当时不少人包括小编在内,对此都是观望的态度,毕竟是文艺界的事儿,虽然危机感还是有的。就像微博网友说的那样,刀砍到自己身上才会疼,虽然现在只是绘画,谁能知道以后不会延伸到其他行业呢?这不,紧随其后,就来威胁文字工作者的“饭碗”了。
是去年11月就发布了的一个人工智能工具,只是最近刚在国内流行起来,因此在使用过程中还有不少bug存在。比如,它回答的语气像极了在线翻译的结果。它可以做复杂的知乎回复,但内容的真实性并不保证。有人说英文版的使用体验感更好,大概率是因为中文词库的录入程度不够,导致目前只能做些简单的输出工作。也有自媒体撰稿人把当做搜索引擎用,反馈的结果大概是能满足写作的基础要求,但作为有思想的独立撰稿人,并不能抓住核心点,写出多么有看点或爆炸性的文章。
到底是什么
的定位是聊天机器人模型,但根据百度百科的说法,它不止可以聊天,还能完成撰写邮件、视频脚本、文案、翻译、代码,写论文等任务。
而它之所以火爆起来,据说是马斯克带起来的。但是作为的投资者,马老师直接为其“带货”倒也证明了不少投资界的大佬都对人工智能有兴趣,也期待着人工智能在更多领域落地。
比如,能不能成为优化版的搜索引擎?
熟悉搜索引擎的朋友都知道,搜索按查询查找内容时分为信息搜索和浏览搜索。信息搜索简单来说就是根据关键字、词、句子进行有目的的、精准的搜索。而浏览搜索则更注重时效性和全面性,不考虑每条信息的准确度,单纯为了获取实时信息进行的搜索。
那么,能不能当搜索引擎用呢?别说,它还真可以。
前文就说了,既然有多重任务可以完成,那么整合资源自然也是其中的一项。但小编尝试过,单纯只输入关键词,是无法给出答案的。也就是说,代替搜索引擎中信息搜索,现阶段是无法实现的。
也有人尝试过用它来做浏览搜索,得到的结果也不尽如人意。
可见即便是作为搜索引擎来使用,也只能是“从搜索引擎中摘取我需要的内容”的搜索工具。特别是,它在英文模式下更好用,也更准确。或许是因为刚刚进入中国,还没有全面的中文语料,现有的内容,都是通过机翻得来的,因此出现了回答不具备真实性、不存在时效性等问题。
人工智能出现的意义
人工智能的出现,可以促进社会发展,生产力创新。人工智能发展到现在,已经对人们的生活和社会进步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其实从进入科技时代开始,人们或许就该抱着科技融入生活的态度去对待,而不仅仅是观望或只图一乐。 战胜李世石就是最好的证明,AI、AR的出现及迭代其实已经深入我们的生活领域,但不少AI技术和应用以工具的方式出现在生活里,更多的作用还是娱乐,就很难引起人们的警惕心。
直到AI Art出现。
尽管现在AI能做的事情变得更多了,但仍是人类生产的工具,是服务于人类而不是代替人类的。只要运用得好,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或许都可以有质的飞跃。
因此,的出现可以看作是AI技术革命,但仍处在初级应用阶段。由于“出生”早已被设定好,因此这类生成式AI并不具备人类智能和情感。即使具备概括能力,可以快速生成文案,节约写作时间,但生成的语言很机械,也没有创造性,离不开人工纠错和润色。即便可以成为搜索引擎优化的一部分,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