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正式发布产品到公告披露拿下映宇宙1500万元商单,昆仑万维的天工大模型用了三个月时间。
7月14日晚间,昆仑万维公告,蜜莱坞科技拟向公司购买技术服务,包括AI文本生成能力,AI图像生成能力,服务目的为支持蜜莱坞科技在定制大模型方向的技术落地,期限一年,总金额不超过1500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蜜莱坞科技是映宇宙(原映客)的母公司,此前,昆仑万维是映客的投资方,经过减持退出,昆仑万维以6800万的投资额换回了8.2亿元的回报,是昆仑万维经典投资案例之一。
如今,两家公司再次因为大模型走到了一起。
发布三个月,天工大模型迎来大B客户
去年年底开始,AIGC、大模型在行业里逐渐热起来,尤其是的出圈重新点燃了AI的火把。
国内外不少大厂开始入局,昆仑万维也迅速跑步进场。
从去年12月宣布“昆仑天工”AIGC全系列算法与模型,到今年2月,昆仑万维发布公告称,旗下Opera浏览器计划接入功能,紧随微软Bing搜索引擎、Edge浏览器之后,成为又一集成功能的浏览器。
同月,昆仑万维还宣布将与奇点智源合作研发中国版类。
仅仅两个月后,昆仑万维与奇点智源合作的“天工3.5”国产大语言模型正式发布,按照官方说法,天工大模型参数规模达千亿级。
随着昆仑万维“All in AGI与AIGC”,其股价也随之大涨,年初至今涨幅超过336%。
为了坚定地落地“All in AGI与AIGC”的战略,在AIGC领域建立更深的护城河,6月15日,昆仑万维宣布,控股子公司Star Group拟发行股份,11亿元收购奇点智源全部股权。
虽然昆仑万维押注AGI与AIGC得到了资本市场的热捧,但也引来两次监管问询,市场也质疑昆仑万维赶风口、蹭热度。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彼时大模型的商业化落地仍不明朗。
而如今,“天工3.5”大模型从正式发布到公告披露拿到1500万元的商业化订单,实现了商业化落地。
根据公告,蜜莱坞科技拟向昆仑万维购买的技术服务项目包括AGI Sky- API服务及AIGC Sky Paint API服务,服务内容包括AI文本生成能力,AI图像生成能力,服务目的为支持蜜莱坞科技在定制大模型方向的技术落地,期限一年,总金额不超过1500万元。
对于此次合作,昆仑万维将其意义定义为“标志着公司天工大模型在互联网社交行业的正式落地,是公司AI业务商业化落地的重要开端”,同时,也有利于昆仑万维基于行业数据进一步打造垂直模型,更好地服务相关行业客户。
月初,昆仑万维CEO方汉曾公开谈论关于大模型商业化路径。他认为目前国内大模型发展前景是To B和To C战略并重,呈现“B端碎片化,C端免费化”格局。
在方汉看来,数据已经被分割在B端的不同碎片,很难有一家企业能够拿到全行业的数据,所以导致B端必然碎片化。
相信映宇宙此次的1500万商单也只是B端的碎片之一,“天工3.5”大模型将加速商业化落地进程。
从投资方到服务方,昆仑万维和映宇宙再次相交
值得一提的是,昆仑万维和映宇宙两家公司已经是“老朋友”。
2016年1月,昆仑万维曾向映客(后改名为映宇宙)投资6800万元,获得映客18%的股权。此后,昆仑万维分别在2016年9月与2017年9月清仓减持,获得了2.1亿元与6.139亿元的投资收入。
换句话说,两年不到的时间,昆仑万维在映客身上通过6800万元的投资取得了8.24亿元的收入。
此次投资也成为了昆仑万维的经典投资案例之一。
近年来,映客遭遇发展瓶颈,过去赖以生存的“秀场直播”成为了过时业务,短视频平台重新瓜分了直播市场。从去年开始,映客全力转型元宇宙,并将品牌名升级为映宇宙。与AIGC的浪潮中,也有映宇宙的身影,此前,映宇宙集团宣布已经接入GPT3.5 turbo,此外,映宇宙也在今年宣布自己未来将在AIGC领域五大方向,即数字人直播、互动社交、AI音乐、AI剧本和AI运营进行探索。
此前,映宇宙AI业务相关负责人曾公开表示:“公司将持续加大在AIGC领域的投入,与国内其它优秀大模型保持学习和交流。映宇宙也会根据自身的业务发展进行数据建模,搭建垂直模型,不断提升公司在AIGC方面的能力。”
如今,映宇宙与昆仑万维的合作也是计划将利用行业数据进一步打造垂直模型,推动直播、社交等方向的AI智能化进程,进一步深化映宇宙在AIGC领域的技术升级与应用落地。
而昆仑万维不仅过去曾是投资方,这几年与映宇宙的业务探索方向也有类似之处。
昆仑万维也曾于2021年高调宣布早入局元宇宙,通过结合Opera的游戏浏览器、游戏引擎 (GMS)以及完成两者闭环的游戏社区平台GX.Games(原GXC),打造其元宇宙平台。
除此之外,昆仑万维海外营收已超过七成,而映宇宙也在重点拓展海外市场。
从目前公开披露的信息来看还难以确定昆仑万维和映宇宙是否存在相互抬轿的行为,且等时间给出答案。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AI星球”(ID:),作者:盛佳莹,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