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火热,国内外AI大模型层出不穷,资本市场上各种泛AI概念狂飙乱舞,让人眼花缭乱。
客观来说,AI(人工智能)架构分为芯片层、框架层、模型层、应用层,芯片层属于硬件,而框架层、模型层、应用层则均属于软件。海量数据的运输有赖于光通信,因此光通信被称为数据的高速公路,在人工智能架构中承担了基础设施的功能。
如果我们更形象一些,可以这么理解:如果AI是一个人,光通信是输送信息的神经网络,芯片类似于骨骼和关节,软件则类似于层层血肉。
因此,投AI,不能少了通信、芯片、软件。
1、基础设施端:AI浪潮带动光通信产业高速发展
AI大模型的搭建离不开底层基础设施——光通信。光通信是以光波为载体的通信方式,目前已成为全球最主流的信息传输方式。光模块作为光通信系统中实现光电转换的关键器件,也是光通信产业链成本最高环节,被称为AI算力的底座,一举成为今年股市中热度最高的概念之一。
光模块的超强表现,带动整个光通信产业链走强,为通信行业贡献超强的阿尔法。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26日,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通信行业年内涨幅排名第一。
在相关ETF方面,通信ETF()跟踪国证通信指数,该指数反映沪深北交易所通信产业相关上市公司的整体表现,同时该ETF还配备了场外联接基金()。截至9月26日,国证通信指数年内涨幅超27%,大幅跑赢大市(同期沪深300指数下跌4.62%)。
(备注:国证通信指数2018-2022年涨跌幅分别为-31.97%、31.57%、-5.83%、4.06%、-23.79%)
2、硬件端:AI快速发展带动芯片需求增加
AI强大的算力背后,需要高端芯片作为硬件支持。安信证券指出,未来人工智能的算力需求增长空间显著,AI芯片作为人工智能的硬件基础,市场规模广阔。
据Frost&数据,2021年我国人工智能芯片市场规模达到251亿元,同比增长41%。预计在政策、市场、技术等合力作用下,中国AI芯片行业将快速发展,预计2023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500亿元,2026年有望达到167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