诞生后,对于写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虽然此前已有很多致力于机器写作的应用程序,但大多限于日常生活交流的写作。相比之下,学术写作造成的影响是前所未有的,甚至可以说是革命性的。
本文所指的“学术写作”,并非专指对某个学术研究项目最终成果的展示与总结,而是在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中以学术提升为目的、专门训练学生写作技能的各种最终成果,包括读书报告、课程论文、学位论文、创意写作等。
3月23日,美国加州社区学院系统的英语讲师安娜·米尔斯在《美国高等教育纪事》上发表《 变得更好了,这对我们布置的写作作业意味着什么?》一文,探讨了人工智能(AI)之于写作的改变、意义与价值。作为从事了17年写作教学的导师,米尔斯于去年8月开始在的开发与试验过程中参与对其新版本的测试,因此对的机理与运作方式、发展变化非常了解。
结合这篇文章,以及我个人的使用经验,本文重点探讨教师该如何使用为大学教育中的学术写作服务。
GPT-4的写作能力更加强大
3月15日,的母公司正式发布了的“升级版本”GPT-4。而当米尔斯将GPT-4相对复杂的响应与其前身GPT-3进行比较时,她深感惊讶和恐惧,因为GPT-4生成的文章更加精确、清晰,也不那么乏味,并且更具实质性地显示了观点之间的联系。
她做了一个真实的事例对比——要求两代对《大西洋月刊》上的同一篇文章作出总结。结果发现,GPT-4的文章内容更加精准,提供了更多信息,观察问题的视角更加多元化。而且,文章摘要在句子结构和单词选择方面具有更大的多样性。
总体上看,GPT-4可以做一些早期版本不擅长的事情,比如合并引语。特别是其语句的语法复杂性有了很大改进,未来的版本也会更好地复制单个作者的语法和错误模式,即如果给它植入某人的写作风格特点(包括出现一些语法错误),它就可以写出一篇带有那个人特点(包括会有一些语法错误)的文章。它可以生成图像的文本分析,也有公司正在研究可以描述视频的人工智能。
米尔斯说,尽管GPT-4越来越复杂,但自己的惊讶和恐惧在约一周后就消失了。因为它的理解力依旧有限,模型虽好,但输出结果仍经常简单化和公式化,这一点与旧版本相同,且这个版本有时会编造事实和来源,其输出内容也包含一些推理和分析错误。
即便如此,GPT-4显示的强大能力依旧值得关注与重视。正如米尔斯所说,作为大学教师,我们需要慎重考虑GPT-4的新变化对教学方式而言意味着什么。
面对人工智能,人类应放下傲慢
我注意到,面对人工智能,有一种倾向值得关注,即不少人总是试图针对人工智能当下并不擅长的领域进行测试或试探,当人工智能表现出不能、无能乃至出错时,他们便会嘲笑人工智能并以此证明其与人类的差距还很大。事实上,GPT-4的强大已经在告诫我们,人工智能在当下的不能、无能乃至错误,不过是人类还没有给予其足够的数据。否则,它释放出的能量将远远超过人们的期待。
即便在当下,努力搞清楚GPT-4不能做什么也几乎是徒劳且无意义的,更好地了解它并探讨其使用价值才更具现实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应避免两种常见的倾向。
一是阻止学生使用以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很多人这样做的原因在于,人工智能非常擅长个人叙述和普通知识的传播,有时能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但事实上,在技术发达的今天,除非断网或强力屏蔽,否则这种阻止将是徒劳的。
二是期待软件检测生成文本。显而易见的是,人工智能生成的文章和人类书写的文章将会越来越难以区分。因为学生可以将其过去的论文模型输入人工智能程序,并让它以这种风格生成草稿。换言之,在被植入写作特点(包括错误)后,就能写出(故意)带有错误的文章。
要知道,教师往往通过学术语言是否太过流利判定一篇文章是否是所为,但今后无论靠人工还是靠设备,这种方式都将难以见效。现有的分类器以及等生成文本检测器,已被证明经常将人类书写的文本识别为“可能是 AI”。这种误报可能会导致错误的指控。
站在的肩膀上超越它
如果让学生试着使用,或许人类能站在它的肩膀上并超越它。
首先,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使用人工智能,并将人工智能提供的最简单答案作为学生思考和阐明观点的起点。最起码,利用人工智能可以缩短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比如,构建逻辑论证的能力还不尽如人意,为此,表现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作业更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思考才能完成。
其次,教师应与学生一起探索人工智能的本质和风险。米尔斯提出,教师不能等到自认为是专家时,才在课程中讨论人工智能,而应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了解它。人工智能的能力发展太快,高等教育无法驻足等候。教师完全可以和学生一道探求和其他语言模型可以做什么,以及是否想使用它们或如何使用它们,并帮助学生做好准备。
总之,直面人工智能的现状,并充分认识其危害性,才是人类应该有的态度。
更新语境下的评判标准
在时代,如果人工智能可以取代学术写作,那学生为何还要努力学习这种本领呢?
这牵涉到了我们应如何看待语境下的写作,以及评判标准的问题。事实上,正是因为有了,我们更需要反思过去的写作,并由此进入一个需要重新审视相应评判标准的新时代。
首先,要改变过去的评分原则与评价标准。如果可以产出流畅但乏味的文章,那么语言是否流畅就不应是评价文章好坏的重要指标了。我们应该要求学生展示一种综合能力,并要求他们用独特的视角和智慧回答我们提出的问题,或者展示自己的思想观点。
其次,要强调学生关注写作的动机与价值。我们应更多地让学生了解写作行为本身的重要价值,并强调写作过程的重要性。当下人们看重的往往是已经完成的文本,但我们应该更加强调写作的过程,同时告诉学生,写作练习是大学智性发展的核心所在,将会给他们带来巨大回报,为此要更加鼓励学生主动写作。
最后,要更加重视文章的原创性与独特性。目前,虽然GPT-4已经可以对某些原创的批判性思维结果进行一定的模仿,但尚未产生真正的原创性内容。因此,追求学术文章的原创性与独特性将是未来写作的重中之重。
让学生热爱写作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进入原创性与独特性的写作环境呢?换句话说,什么样的学生才算是具备了原创性与独特性的写作能力呢?
第一,具有辨识能力。应教导学生,在人工智能时代到处是看似权威的胡言乱语。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大都处于基础的学术写作阶段,特别容易被生成文本中那些看似雄辩和权威的口才所吸引。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习如何发现写得很好、看似有据可查的废话,更要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样的文章才是真正的好文章。
第二,讲究现实意义。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在引导学生进入既有趣也有意义的写作过程中,试着让他们把主题与现实情况联系起来。让他们看到彼此间只有通过语言与文字进行交流,才能使写作过程更有价值。而且,通过写作,学生可以学习如何厘清思路,找到发声点。
第三,关注写作过程。如果写作源自自觉自愿,那么学生就会主动去写作,而不是求助于文本生成器。教师要对学生写作中的构思、起草、修改和反思进行合理的时间分配和及时的反馈,从而让学生的写作过程充满个性化特征。在这一过程中,“原创性”或许会自然产生。
总之,让学生热爱学习、热爱写作,激发个人的内在动力,这才是防止人们滥用人工智能的最有效方法。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