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深度学习原理 ChatGPT将如何改变我们的学习?知识工作者越早知道越好

默认分类2年前 (2023)发布 admin
56 0
ChatGPT国内版

最近,一款人工智能聊天软件爆火,从0到过亿用户,它只用了2个月。

国内目前还不能直接下载用(得科学上网),而它最火爆、最活跃的用户却是在中国。我想大概率是因为用它写作文、论文、辅助思考实在太方便了。

微软联合创始人,操作系统的缔造者,比尔·盖茨称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不亚于互联网或个人电脑的诞生。

我试用向提问了一些问题,回答谈不上惊艳,但及格肯定是有了。未来还存在巨大的进步空间,但千万不要低估了人工智能,被超量数据喂养后的进化能力。

人工智能等技术离我们可能有点远,但学习和每个人息息相关。下面我就谈谈的出现,会给学习带来怎么样的改变。

将成为每个人的知识顾问

拥有,你就相当于有了半个私人秘书、助理,甚至是知识顾问。目前还主要是文字回答问题、写作和整理。

用整理文字、搜集资料、汇总资料、写文章、论文等,简直是太方便了。以后助理型的工作,一定会减少,或者将侧重在提供情绪价值。

将来一定会和语音接口打通,那就会演变成电影《HER》中的人工智能。也就是说,很可能取代你”女朋友“。

知识割裂将被打通

人类所有知识,即刻可调取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一定会打通全球知识网络,这个知识网络包括了众多需要付费购买的书籍、论文、期刊、研究报告等等。

这些知识在目前的网络里虽然可以被数字化,但是数据是割裂的。不能任意调取,为我所用。

现在的还主要是爬取一些网上公开的知识和信息,未来会把一切人类可数字化的知识全都打通、装进去。

那么,就慢慢将会成为全球共享的知识大脑,人类所有的知识,你将可以随时轻易的获取。

信息、知识的学习将不再重要

信息、知识的获取效率和方便程度10倍级、100倍级提升以后,根据大脑“用进废退”的工作原理,我们将不会再学习、掌握太多知识类信息。

管理大师德鲁克说,知识是我们在具体场景中,调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未来只要是能被网络调取的知识,都将被人工智能取代。

未来的工作、学习,将更加考验我们的创新思维、创造力和想象力。人类的精神、思想和创造能力,将会带来新一波的开发和激活。

chatgpt深度学习原理 ChatGPT将如何改变我们的学习?知识工作者越早知道越好

人类的发展

将真正踩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进

我总结在学习这件事情上,人们应该至少建立两个基本假设,或者说毋容置疑的公理。

第一、有桥,就不要摸着石头过河

所谓格物致知,万事背后皆有道理和方法,太阳下没有新鲜事。你要相信,你遇到的问题,古往今来的人们,多多少少都遇到过,一定有部分可借鉴、可迁移、可启发。

你要站在前人的探索、肩膀上想问题。正如历史学家许倬云说的,全世界走过的路,都要是我走过的路。

如果这条不存在,就相当于对全人类历史文明的否认。

的出现,将真正改变这一切。

第二、方法,一定可被后天习得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假象,因为可以身传,可以师授。如果别人告诉你,这个东西是命,是天赋,你学不了,永远学不会,你就啐他一口吐沫星子。

方法得当,刻意练习,1万小时理论,就可以久久为功,日有精进和增益。另一个层面,我们人人皆本自具足,自性圆满,主要是因后天气质所累,进而差异万千,而每个人都可以靠修抵达先天与道。

如果这条不存在,培训、教育、文化和学习,也就失去了意义。

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成熟后,很多东西我们就不用习得了。而是要去发挥创造了,创造从0到1的知识。

因为知识有个诅咒,就是一旦被生产出来,也就过时了。未来知识一旦被生产出来就可以被人工智能取代了。

提问的能力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虽然好,对每个人也都是公平的,但怎么使用和调取它,将又会产生新的差距,而且是差距更大。这里面的核心能力,就是提问的能力。

将使强者更强,弱者更弱。

比如,中国应用社区的负责人告诉我,的一个创造使用方法:

辅助功能创造公式=预设角色+能力描述+限制描述+常识知识输入+输入输出定制

理解起来有点复杂,我下面用几个提问案例展示,你就能秒懂了。

chatgpt深度学习原理 ChatGPT将如何改变我们的学习?知识工作者越早知道越好

未来

一定会和脑机接口技术打通

背后由众多大佬支持,其中就包括科技狂人马斯克。而马斯克有家公司是专门研究脑机接口技术的,从终极推演上来说,未来一定会和脑机接口技术打通。

这样未来人类将兼具“生物智能”+“人工智能”,成为超级智能人类。

“心学”在未来一定越来越流行

再强大,也只是知识的获得,也就是大脑的“知得”,而不是心的“心得”。

道在天为道,在人为德,在心为得,在脑为知。

也就是说,和大脑只能处理我们已知的部分,未知的部分是不行的。就是你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部分。这部分,必须得问心。

什么是心?

对心下定义非常难,真正理解得结合自己的真实体会来谈,不然就会陷入文字、语言或者逻辑的思辨里。

又或者,陷入各类教派的话语体系里,比如中国儒释道对心的定义都有所不同。

我就从自己的体会来谈谈:

心是明觉,是一种感而遂通的过程或状态,或者说觉知的主体和本体。

昭明灵觉处,便是心在时。

心在物上,可穷究物理;在人上,可心意相通;在关系上,待人接物处处可守中(也就是恰到好处)。

心在天地间,就是老子的道啦,自然万物与我为一。在宇宙间、万法间,就是佛啦,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一切大光明、大自在、大圆满,皆可理解为心。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这个是相对说。

究竟极处讲,在心里面也没有心,心的本身就是「明」,超越一切二元染污,就是绝对一体。

关于什么是心,可能还是稀里糊涂,但可以确定的是心不是什么。心不是心脏、心理、心理学,更不是大脑。

更多阅读 点击下方标题,查看更多文章
你的深度思考能力,是如何一步步被毁掉的?
让你与众不同的不是努力,而是深度思考力
深度思考比勤奋更重要
碎片化信息面前,如何保持深度思考能力?
长期接收碎片化的知识有什么弊端?
殷海光:逻辑为什么重要?
美国小学作文,不止是组词造句,更训练说理
丘成桐:训练逻辑思考是中学最重要的科目
中国缺乏的是逻辑启蒙
美国大学怎么教学生说理、论证?| 逻辑学
说理、辩论的几大误区,你能避免吗?
中国学校的必修课:讲理!
逻辑思维对孩子有多重要?从美国天才班甄选标准说起…
常见逻辑谬误的破解之道,果断收藏吧!
请对照这24种逻辑谬误自行打脸
一堂实用的逻辑课:高效评估你的说理是否可靠

长按上图,扫二维码
即可关注“逻辑学”

© 版权声明
广告也精彩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