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大火,以翻译为代表的职业到底会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的讨论又被推上热潮。
小编和一位资深SCI期刊编辑讨论这个问题,下面是他的看法:
总的来说,是有一定帮助的,但完全依赖它,可能会闹笑话。
关于用来翻译,我们也实际选取两段材料,输入中进行翻译
Part.1
一篇关于影像组学的论文节选
可以看到,这一段的翻译还是有比较多的问题的。很多术语翻译时,GPT往往选取了字面意思,比如在生信类文章中指的是模型,不需要称为“签名模型”,model fit则译为拟合度更佳,而非“适合度”。“比较高和低签名预测之间的……”指的应是高低风险组。最后“CT ”指的是CT检查中的伪影而非简单译成“CT成像异常”。二是整体缺乏一些句子之间的连词,略显生硬。
参考译文:本研究共纳入542例口咽鳞状细胞癌(OPSCC) 患者,并确定了影像组学模型的预后指数 (PI)。我们通过 Cox 回归检验了模型拟合度,用‘s c指数评估了模型区分度,并用对数秩检验比较预测所得高低风险组的 -Meier 生存曲线。最后,我们在完整队列 (PMH1) 和勾画肿瘤区域内无 (PMH2) 和有 (PMH3) 可见 CT 伪影的患者亚组中进行了验证。
Part.2
一段有关中医的研究
这一段中,一些中医术语的翻译明显没有一些公认的翻译标准。如“痞证”,更为接受的翻译为“Pi ”而不是 。但不可否认的是,总体语段连贯,意思基本都表达出来了。然而,翻译痕迹略重,并缺少主语。如“且运用现代技术,进行了药理研究……”,这一句的主语和上文一致,仍为“近现代医家”,而在给出的译文中,并没有表现出来,而是处理成了两个独立的句子。
参考译文: Plus Houpo , which is a of , the in on , has been in the of . have this in the of heart , , and Pi-, the scope of its . Also, they have out using , the and of ” with the same , the same with ” in .
总而言之,GPT能够帮助用户进行信息的基础翻译,但后期的修改润色还是需要人工进行审核,尤其是术语的校对。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日常写作中其实原文免不了有一些小错误/笔误,AI翻译时往往只能将错就错,而译员翻译时可以就上下文矛盾处和作者交流反馈,这一点目前是AI无法超越的。
GPT作为语言模型,在速度上很有优势,但目前对于人类的情感、经验、文化解读的能力还是有所欠缺。并且,GPT 翻译依然是使用人类译员的数据,所以人类翻译的质量直接影响了其译文质量。
对于英语功底较好的小伙伴,可以让GPT做一些基础翻译工作,然后自己审核校对,可以节省时间,但对于英语能力欠佳的小伙伴,还是需要找专业领域的译员帮忙审核校对。
所以,不管是润色还是翻译,如果你迷信,那很可能就被它坑了。使用最大的风险,就是:碍于使用者本身的水平,以为它的结果是完美的,但实际它的结果没那么好,或者就是“正确的废话”…..而你却完全不自知。